如果說起抵玩的電競筆電,Dell 一向是其中一個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的品牌。不過除了旗下主打旗艦電競的 Alienware 外,其實 Dell 的 G 系電競筆電一向也是玩款之選。早前 Dell 就宣佈在香港推出 G15 及 G16 兩部全新電競筆電,究竟使用起來感受如何?就讓詳細試玩過的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吧。
混色配搭外形時尚特別
其實以前的電競筆電,機身顏色通常不是黑、白就是銀、灰,G 系以往已算是採用比較突破的顏色設計。去到今代 G15 / G16,突破就更加大,尤其是 G15,部分機款一機用上 3 種顏色,顏色多樣配搭但看上去又不會覺得太突兀,時尚感十分重,可說是電競筆電中較少以 RGB 燈反而以顏色吸引他人眼球的機款。至於機角仍然在三角顏色位置印有 G 字系列的標誌,整體設計十分吸引特別,不過 G 系電競筆電一向並非主打輕薄,而是(相對)抵玩,所以機身重量不算輕,無論是 G15 還是 G16 都超過 2.5kg,但如果在家中「坐定定」打機,而不是外攜到其他地方,其實問題亦不算大。
▲這兩部分別就是 Dell 推出最新版本的 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電競筆電。
▲兩部新機機面均用上類似塑膠物料的機殼,而且沒有多餘的 RGB 燈效,與一般電競筆電相比設計偏向低調風格。
▲不過 G15 就相對比較走「玩色」路線,像筆者借得的紫色機款,機面、機背及機身均用上 3 種不同顏色但近似色 tone 的機身顏色,這種混配風格頗吸引用家眼球。
▲而 G16 就採用較平實的黑、白顏色機身,設計上相對 G15 不見有太大特別之處。
▲不過兩部機身角位均採用三角多色混配設計,並印有標誌性的 G 字符號。
▲至於 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的機底,用料及風格與機面、機身一致。
▲另外,G15 及 G16 均只內建 720p 30fps HD RGB 攝影機,不過用作視像通話已十分夠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15 只配備一個咪高風,而較大熒幕及高階的 G16 就內建雙陣列咪高風,理論上進行視像會議時會有較佳的收音效果。
中高階效能足夠滿足多數用家
電競筆電效能一向是最重要,Dell 的 G 系電競筆電配置亦不弱,它最高可配置最新第 13 代 Intel Core i9 HX 系列處理器、16GB(G15)/ 32GB(G16)DDR5 RAM 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60(G15)/ RTX 4070(G16)獨顯,熒幕來說 G15 的更新率最高可達 165Hz,G16 更可達到 240Hz,這個硬件配置對於喜歡打機的用家來說已經十分夠用。當然,如果要「打爆」兩部 G 系電競筆電的規格,它們的定價分別也達到 $16,834(G15)/ $22,095(G16),但這個配置相對規格,再比較其他品牌的同級機款,其實已屬抵玩。
▲今次 Dell 推出的 G15 及 G16 系列筆電,均屬於相對較入門、較抵玩的機款,所以配備的硬件也只屬於中高階而已,而筆者測試的 G15,就內建了最新第 13 代 Intel Core i5 – 13450HX 處理器、16GB DDR5 RAM、512GB SSD 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50 獨顯。
▲至於測試的 G16,就內建了最新第 13 代 Intel Core i5 – 13450HX 處理器、16GB DDR5 RAM、512GB SSD 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50 獨顯。由於配置與 G15 相同,所以以下的效能測試,筆者只會以 G15 作平台。
▲筆者初步在 G15 上安裝 Hogwarts Legacy 並調校至最高畫質試玩,基本上也是十分暢順,由此可見雖然筆者測試的 G15 並未配置最高階的硬件,但玩一般電腦遊戲已是綽綽有餘。
▲不過無論是 G15 還是 G16,配置的火牛均支援 330W 電壓輸出,而且十分巨形,要帶出街用似乎就有點困難了。
散熱表現不俗一鍵提升效能
硬件配置高,散熱系統當然要能有效將熱力帶出機外,才能令高配置硬件發揮最佳表現,而今次的兩部全新 G 系電競筆電,就內建了四個導熱管及一對改良型的超薄扇葉風扇,配合熱導板及 Element 31 散熱介面材料,令冷風在機背進入機內,並透過機背及機身兩側近機背的出風位散出機外,令筆電在高負載情況下都可以有十分理想的散熱表現。當然,今代 G15 / G16 仍然保立獨立 G 按鍵這個特別設計,按下就可以啟動 Game Shift 功能並進入效能模式,不但效能運轉會提升至最高,風扇亦會以最高速度轉動,令處理器及獨顯在高負載運作情況下,都仍可保持良好的散熱表現。筆者就親身測試過,按下 G 按鍵進入 Game Shift 模式後,不但運作高畫質遊戲十分暢順,機身亦完全不覺得熱(出風位例外),整體打機體驗十分理想,絕對值得一讚。
▲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的散熱系統,均採用了四個導熱管及一對改良型的超薄扇葉風扇,加上熱導板及 Element 31 散熱介面材料。
▲它透過機背的入風口將冷風吸入機內,然後經過 G 系的散熱系統,再將機內熱力透過機背及機身兩側的出風口散出機外,令系統可以在高負載情況下仍保持穩定運作。
▲此外,今代 G15 及 G16 的鍵盤仍然設有 G 按鍵,一按就可以進入 Game Shift 模式,不但進入超頻模式,散熱風扇轉速亦會調校至最大,令系統可以最高負載模式運作,打機效果更加理想。
▲透過內建的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大家就可以看到,按下 G 按鍵前(第一張)系統預設以平衡(Balanced)模式運作,但按下 G 按鍵後(第二張),上方會標示 G 模式標誌及字眼,而系統及散熱風扇亦會以最高的效能(Performance)模式運作。
效能軟件 | 子項目 | G按鍵未啟用 | G按鍵啟用 | 效能提升 |
PCMark 10 | ———— | 6252 | 6389 | 2.20% |
3DMark | Fire Strike | 19877 | 20371 | 2.50% |
Fire Strike Extreme | 9832 | 9846 | 0.10% | |
Fire Strike Ultra | 4667 | 4704 | 0.80% | |
Night Raid | 53361 | 55611 | 4.20% | |
Time Spy | 8546 | 8899 | 4.10% | |
Time Spy Extreme | 4047 | 3699 | -9.10% | |
Speed Way | 1986 | 1980 | -0.30% | |
Port Royal | 4681 | 4709 | 0.60% | |
Geekbench 6 | CPU Single Core | 2290 | 2298 | 0.30% |
CPU Multi Core | 11979 | 12172 | 1.60% | |
OpenCL | 82780 | 82792 | 0.01% | |
CrystalDiskMark | Read (MB/s) | 5033.29 | 4996.51 | -0.30% |
Write (MB/s) | 4297.48 | 4293.74 | -0.09% |
▲筆者初步以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測試過 G15 在按下 G 按鍵前、後的效能表現分別,大家可以見到在按下 G 按鍵後,其實效能提升不算十分大,但整體來說都是好了。
遊戲類別 | 遊戲名稱 | G按鍵未啟用 | G按鍵啟用 | 幀率提升 |
運動模擬 | Football Manager 2023 | 159 | 165 | 3.80% |
策略 | 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 67 | 74 | 10.40% |
ARPG | Gears 5 | 156.17 | 166.85 | 6.80% |
▲筆者再以 3 款不同類型的遊戲,測試 G 按鍵按下前後對幀率及運作表現有何分別,筆者發現按下後,幀率確實高了,甚至比較接近系統或遊戲可以去到的幀率極限,表現不錯。
▲不過其實筆者覺得,在未有按下 G 按鍵進入 Game Shift 模式前,G15 / G16 用來玩 Cities Skyline、GTA V 這類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遊戲已是十分暢順,不過按下後散熱表現會更加理想一點而已,但換來的就是風扇會以較高轉速運作,噪音會更加明顯一點。
內建 Alienware 操控中心操控感受理想
至於操控方面,兩部全新 G 系電競筆電均內建全新版本的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不但可以按需要選用不同模式,甚至可按個別遊戲設定不同效能模式,甚至進行超頻,之後一啟動相關遊戲,系統就會採用對應模式運作,不用每次調校,十分體貼。至於鍵盤及觸控板方面,設計亦十分不錯,而且 G15 及 G16 各有特色:G15 雖然機身較細,但鍵盤同時內建了數字鍵,令大家在操控方更加方便;而 G16 方面,用家在入手時更可選配採用 CherryMX 機械軸的鍵盤,令本身鍵程已十分足夠,打字已算舒服的鍵盤,在採用 CherryMX 機械軸後有更理想的使用體驗,而且使用時十分寧靜,即使夜深打機也不會騷擾家人休息。當然,要選購這款機械軸鍵盤是需要加錢的,但如果大家會經常玩需要鍵盤為主要操控的遊戲,加錢入手這款鍵盤是值得的。
▲今代 G15 / G16 仍然內建了最新版本的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操控中心。
▲用家可以在控制中心內手動設定系統運作模式,用家可按不同時間需要設定系統運作水平,就可以在效能及省電之間取得平衡。
▲它還有標示及文字,說明每一個模式適合哪些情況下使用,以及使用不同模式下處理器、獨顯、發出熱力及音效舒適度的效果,一看就能了解,十分體貼。
▲另外,已安裝的遊戲也可以在這個 Alienware 控制中心內啟動,無需逐個遊戲平台搜尋,十分方便。
▲而且還可以逐個遊戲設定指定運作模式,一啟動遊戲時亦會啟動對應的模式,用家就可按不同遊戲需要使用不同模式運作了。
▲此外,在部分遊戲中,用家亦可以浮動視窗模式,隨時知道系統佔用資源程度。
▲不過今次新版本的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有時運作會不太穩定,出現未能啟動的情況,要多啟動幾次才能進入。
▲至於操控方面,G15(第一張)就內建傳統 15 吋筆電鍵盤,外加數字鍵盤;而 G16(第二張)就未有內建數字鍵盤,不過就採用傳統 15 吋電腦差不多的鍵盤佈局。
▲至於鍵盤體驗方面,先說 G15 吧,它採用傳統筆電按鍵設計,設有單色或 4-Zone RGB 背光設計。
▲用家可在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中設定不同位置的顏色。
▲按鍵佈局沒有太多特別,上方亦只設有一般的影音播放操控快捷鍵。
▲當中打機較常用的 WASD 按鍵設有白框標示出來,一看就知位置,這是 G15 鍵盤設計最特別的地方。
▲手感與普通筆電按鍵差不多,鍵程亦算足夠,長時間使用還算舒服。
▲至於 G16 方面,背光設定就更多選擇,甚至可以指定常用按鍵組合設定為相同顏色,例如:WASD、QWER 等,令打機時更加方便。
▲同樣在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中用家可以自由設定。
▲G16 的鍵盤雖然沒有內建數字按鍵,就上方就設有 A 至 E 5 個自選功能鍵,讓用家按個人需要設定對應功能,十分體貼。而音量控制鍵就設於鍵盤最右側,使用上亦算方便。
▲不過 G16 鍵盤最特別的地方,還是用家可以自選採用 CherryMX 機械軸的按鍵,筆者試玩過,按上去手感比 G15 的一般筆電鍵盤好得多,雖然鍵程相差不遠,但手感肯定更佳,長時間使用亦較省力。
▲另外,G16 的開關鍵亦設於鍵盤右上角上方,採用 G 系特色的三角形按鍵設計,更加特別。
▲至於觸控板方面,無論是 G15(第一張)還是 G16(第二張),面積亦相對較細,雖然要進行多手指操控也沒有太大問題,但始終不夠爽。但對於電競筆電用家,一般都會外接滑鼠打機,所以其實用得著觸控板的機會也不大,筆者覺得對使用體驗也沒有太大影響吧?
端子齊全可作 Desktop Replacement
至於端子方面,一般電競筆電都十分齊全,兩部新 G 系筆電亦不例外,而且常用端子設於左右兩側,尤其是一般用來接駁滑鼠、USB 手指等周邊的傳統 USB-A 插槽亦設於機身右側,對於右手操控滑鼠的用家來說是十分體貼的設計。而電源、HDMI 等接駁後就很少進行拔插的端子就全部設於機背,整個佈局明顯是參考過用家意見而設計,整個使用體驗都十分理想。而較大機身的 G16,如果「打爆」規格至採用最高階的 RTX 4070 獨顯,更還有多一個支援 DisplayPort 功能的 Thunderbolt 4 插槽,用家可以使用 HDMI 接駁一個顯示器,再用 Thunderbolt 4 端子接駁另一個顯示器,連同筆電本身的熒幕,即使玩 3 熒幕顯示都無問題。
▲端子方面,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均十分齊全,機背設有 USB-C 插槽、HDMI 輸出、USB-A 插槽及電源接口,Dell 將接駁後不常拔插的端子都放在這裡,設計十分體貼用家需要。
▲而機身左側就同樣設有 RJ45 LAN 插槽及 3.5mm 耳機插孔。
▲不過筆者覺得最體貼的地方,是無論是 G15(第一張)還是 G16(第二張),Dell 均將 2 個 USB-A 插槽設在機身右側,方便用家接駁滑鼠、USB 手指等周邊的同時,不用擔心走線問題,值得一讚。
熒幕表現理想霧面不反光
最後顯示方面,G15 / G16 配置亦十分不錯,前者內建 15.6 吋熒幕,後者就配置 16 吋熒幕,而且反應時間同樣為 3ms,打機表現不俗。此外,兩部新機的熒幕均採用霧面設計,比一般鏡面更防反光,打機時即使長時間望著熒幕,雙眼亦不會感到不適。此外,G15 的熒幕最高更新率達到 165Hz,而 G16 熒幕更可選配最高達 240Hz 更新率的配置,對於打機用家而言,肯定十分夠用了。
▲G15 內建了 15.6 吋熒幕,而 G16 就內建了 16 吋熒幕。
▲兩部 G 系新機均用上相對較幼邊框熒幕設計。
▲而且均採用霧面設計,長時間瀏覽雙眼也不會易感疲倦。
▲熒幕較厚身,保護性不用懷疑。
▲至於熒幕配置方面,G15 內建 1920 x 1080 解像度熒幕,最高支援 165Hz 更新率。
▲至於 G16 方面,熒幕解像度就提升至 2560 x 1600,筆者測試的機款支援最高 165Hz 更新率,但其實用家亦可選用高達 240Hz 更新率的面板。
▲至於瀏覽效果方面,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均算不錯,瀏覽文字清晰度十分高及銳利。
▲而瀏覽影片方面,G15(第一張)及 G16(第二張)效果同樣算不錯,色彩兩者也屬自然向。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兩者均調校至最光情況下,G16 的熒幕似乎亮度更高一點。
▲至於可視角度方面,兩者均採用 IPS LCD 面板,表現亦同樣不錯,而且由於採用了霧面設計,所以側面看也未見有反光情況,方便多人同時瀏覽熒幕上顯示的內容。
▲無論是 G15 還是 G16,均在機底兩側,以及鍵盤上方設有內置喇叭,音量足夠,音色算是中上水平,不過低音不算十分明顯,打機時音效表現只算一般。
▲G15 及 G16 與其他電競筆電一樣,內置喇叭同樣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總結:外形時尚吸引整體表現理想
不少的電競筆電,都用大量的 RGB 燈效去吸引其他人的眼球,務求型造出十分有型的風格;而 Dell 的 G 系電競筆電,一向也反其道而行:只有鍵盤加入 RGB 燈效,機身反而採用不同顏色配搭,型造出時尚風格的設計。這種風格,令 G 系電競筆電吸引之餘感覺不會太浮誇,就算是創作者用家,買回來並非打機,而是用來剪片執相做圖,甚至要帶出街見客亦毫不失禮(不介意有點重的話)。而重點是,即使「打爆」規格,它的定價也比其他品牌的同級機款抵玩,對於預算有限但對系統有一定要求的讀者,Dell G15 / G16 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