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手機不離手,我們接觸資訊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着 Facebook 的 News Feed,而 Facebook 的自動資訊篩選功能,都把這些資訊個人化,挑選最合適的內容顯示出來。如果與朋友交換 News Feed 來看,可能會看到有趣的結果。
最近一次筆者與友人聊起有關 Facebook 的事,覺得我們在 Facebook 上看到的世界,與對方分別很大,結果就嘗試交換電話看對方 Facebook 上的 News Feed。出乎意料地,友人雖然與我有大量的共同朋友,在 News Feed 看到的內容卻是截然不同。筆者的 News Feed 有不少是朋友的分享,例如晚餐食物、家中的寵物照、情侶自拍等等,而友人的 News Feed 則是一大堆的新聞和時事評論。後來再與另一個朋友交換看,他的 News Feed 則大多是足球資訊(而且集中於某一球會的資訊)。從個人的 News Feed 中,就大概可以看出那人的性格和興趣,即使沒有刻意設定,Facebook 也會自動把內容篩選。
在 Facebook News Feed 出現的內容,當然與自己 Like 了什麼 Page、有什麼 Facebook 朋友有關,不過 News Feed 並不是把所有已訂閱的內容都顯示,而是根據用戶的互動記錄,例如讚好和留言等等,判斷用戶對不同內容感興趣的程度,從而篩選顯示的內容。所以在 News Feed 上看到的,只會是部分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是方面用戶無需被不感興趣的內容「洗板」,但同時也收窄了可接收的資訊範圍。如果我們對身邊世界的認知都依賴 Facebook 作為來源,即使我們選擇了不同角度與立場的資訊來源,最後因着自己的喜好,Facebook 也會將內容收窄,令資訊變得片面。
有時,當我們與他人聊天說起不同的話題,然後覺得自己與對方似是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不妨試試與對方交換 Facebook News Feed 看看,可能會發現另一個世界。Facebook 貼心的內容篩選功能,讓我們只與共同興趣的朋友互動,帶來圍爐取暖的效果,雖然配合了人類物以類聚的天性,卻分化了我們的世界觀,令人失去同理心,變得難以理解立場相反的思維,最壞的情況就是形成極端思想。在資訊氾濫的年代,要如何才能接觸多元角度的資訊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迷失於真假難分的資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