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 2024 年,差不多已過去了 1/3 年,而不同手機廠商也已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新產品。而去到今年,不同廠商比拼的除了是硬件配置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 AI 功能。當然,AI 功能涵括了各方面,對用家生活上看似是有用的,但實際上使用率卻一直不算太高。究竟為甚麼?今次 Edward 就親身到訪 Honor 的研發基地及廠房,除了觀摩 Honor 手機及平板的研發及製作過程外,還與他們的 CMO 對談關於 AI 在手機上的經驗,更得知原來還有 AI Phone 及 Phone AI 兩種類別。以下會為大家分享更多旅程中的內容。
▲日前 unwire.hk 記者受邀前往 Honor 位於深圳坪山的研發基地及廠房,得以有幸一窺 Honor 旗艦手機的研發及生產過程。
▲在大樓中,寫著「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口號,可見 Honor 在產品研發及生產過程中,一直也是以用家使用體驗為優先因素。
在旅程中,Edward 就有幸與 Honor 的首席行銷官(CMO)郭銳交換有關手機上 AI 元素的看法。在被問及究竟怎樣的 AI 手機才是郭銳心目中最完美的狀態,郭銳就大膽表示現今市場上所謂的不少 AI Phone,其實並非是真正的 AI Phone:「它們充其量是 Phone AI,即是指在手機的硬件中,加入不少具備 AI 元素的應用,換言之即是只停留在軟件層面。我並非說這並不好,無論是語音即時傳譯、文件翻譯等 AI 功能,確實某程度上可以更便利用家的日常生活,但其實用家使用手機,核心還是在『手機』,再多的 AI 應用體驗,但手機的使用體驗沒有提升,也只是綽頭,當用家日常用不著這些功能,或者這些功能體驗不佳導致用家對它們失去興趣,所謂的『AI』功能就沒有吸引力了。」
▲Honor 的首席行銷官郭銳(中)在訪談過程中,大談現時市場上多數號稱是「AI 手機」的新手機,其實只是內建了不同 AI 軟件及功能的 Phone AI,而 Honor 走的道路,卻是更艱難的 AI Phone 之路,而在訪談過程中郭銳亦分享了不少兩者究竟有何分別。
郭銳更進一步表示,Honor 走的路與其他品牌相比,更加困難,但對用家更有用,這就是「AI Phone」的研發之路:「Honor 採用的研發方向與其他品牌有少許不同,就是不是走相對較容易、較易吸引用家眼球的『Phone AI』,而是走較困難、需要多很多時間研發、但對提升用家使用體驗更明顯的『AI Phone』之路。」
▲郭銳坦言 AI Phone 開發之路是困難很多,而且需時甚長,但這才可真正令用家感受到 AI 對使用體驗的提升,這才是正確的 AI Phone 之路。
「相比 Phone AI 只著重應用層面的 AI 開發,Honor 更看重從手機硬件最底層就引入 AI 功能。Honor 的 AI 開發並分為 4 個層次:最底層是 AI 可令產品與其他 Honor 裝置作跨系統融合,透過全場景連接功能,令用家可以無縫從一個裝置跳到另一個裝置繼續使用。第二層就是操作系統方面,以最近推出的 Magic6 Pro 為例,AI 功能不只是單純令相片更漂亮或抓拍更快對焦更準確,底板亦加入了不少晶片,再配合 AI 功能令使用體驗更加良好。舉幾個例子:內建的 5,600mAh 第二代青海湖電池,配合 E1 晶片及電源管理系統,不但可令使用時間更長,亦令電池即使在低溫環境下也能表現正常;C1+ 晶片配合內置天線及 AI 演算法令 Magic6 Pro 可兼容更多 5G 頻段接收訊號更理想;S1 獨立安全晶片配合雙 TEE 安全系統可更有效保障用家私隱;AI 晶片運算配合手機聽筒可提供 AI 私隱通話功能,會感應四周環境噪音量,再保證聽筒音量只足夠讓用家聽到話音,降低漏聲情況。當然,最特別的應用肯定是全新推出的任意門功能,透過平臺級 AI 感應用家希望分享的內容類別(文字或圖像),從而預測並推薦用家可能會使用的下一級應用,再透過任意門的拖放功能實現一步到位的分享或備份資料體驗。至於第三層及第四層,就分別是 AI 在裝置上的應用及雲端協同溝通,Honor 亦有在做,不過更重視會是第一層及第二層的 AI 架構,因為這些平臺級 AI 的開發,才是對用家手機的日常使用體驗更重要的元素,而這開發自 2016 年開始至今,已佈局了長達 8 年,所以我才說這不是一條容易、甚至可以說明艱難的開發之路,但對消費者來說,才是 AI 真正可提升使用體驗的『真。AI 之路』。」無怪乎 Honor 的 CEO 趙明曾經在與其他媒體訪談中,被問級如何運用生式成 AI 技術時曾表示:「Honor 堅持做正確而艱難的事。」
▲在研發中心內,到時都可看到 Honor 對 AI 如何令手機個人化的重視,像是簡單一枚青海湖電池,也有配合 AI 晶片從而令手機在不同溫度情況下也能運作正常,也能有效延長使用時間。
▲當然提起 Honor 的 AI,自然不能不提及全新預載在 Magic6 Pro 內的任意門功能。
除了 AI 開發外,今次的 Honor 生產體驗之旅,Edward 亦有幸造訪研發及生產 Honor 旗艦手機,位於深圳坪山的研發基地及廠房。先說研發基地方面,筆者見到 Honor 這個獨立品牌成立雖然只有數年,但研發基地涵蓋內容已十分廣泛,器材亦十分專業。當中見到單是相機研發方面,已有不少從外國訂製的器材測試色溫、對焦等功能。此外,亦有器材測試手機的防水防塵甚至天線抗干擾能力,也有器材測試玻璃、中框的耐用程度。而在摺機方面,亦有機器不停轉動鉸位,確保鉸位擁有足夠耐用度,令用家日常使用不用擔心。筆者在研發中心更親手玩過 Magic6 Pro 及 Magic V2 的零件,當中的 NanoCrystal Shield 二代納米微晶玻璃,筆者亦試過確實十分耐用,甚至要經過多次殘酷測試才會碎裂,可見在日常生活應用中,這塊巨犀玻璃確實對手機熒幕及機身有足夠的防護能力(畢竟日常使用中,大家是不會用高跟鞋踏在手機熒幕上,或者將手機放在凳腳然後大大力坐在凳上吧?)。
▲另外,在研發基地內,筆者亦親身參觀了不少 Honor 的測試設備,當中有些用於測試手機訊號能否抗干擾(第一張),有些就測試手機在高溫 / 低溫情況下是否仍可運作正常(第二張),有些更是長期對手機噴水以測試手機的防水能力(第三張)。這些測試機器全部是按照國際標準調校,確保手機出廠時可通過這些標準(例如:DXOMark),令用家可有一定程度的使用體驗保證。
▲除了直板機外,摺機亦有專門測試耐用度的儀器。
▲而在研發中心,筆者亦親身體驗過 Honor 手機的零件,從中可見造工確實十分精細。
▲當中亦感受過 Honor 手機採用的巨犀玻璃有多硬淨,現場有媒體就試過穿著高跟鞋踏在巨犀玻璃上,也要數次才正式破裂,由此可見在一般使用情況下,它確實可有效保護熒幕及機身。
▲此外,筆者亦參觀了 Honor 的裝置陳列室,當中更陳列了數款還未有在香港發售的產品。
▲當中就有早前推出的 Honor 100 及 Honor 100 Pro,不過據官方表示這款產品應該不會在香港推出,有傳聞會等到下代推出時,才迅速在香港開售。
▲現在亦見到 Honor Magic6 的 Ultimate Edition 版本。
另外,相信大家都知道每項手機新功能或新配置,其實都要長時間的研發,配合多次不停「做模」測試效果,成效滿意才會引入到新裝置上讓用家體驗,所以過程不但時間長,而且不停「做模」亦會造成大量電子廢物,十分不環保。今次參觀 Honor 的研發中心,筆者就發現他們擁有一間超大的模擬運算中心,當中設有多部擁有超高運算能力的伺服器級電腦,Honor 表示當研發了新功能後,就會將效果放到這些電腦中作數天的運算,它們會模擬「成品」做出來後的使用體驗,從而計算出這些新功能或配置運作效果是否滿意,還是需要進行微調甚至大改,才可滿足推出市場的程度。這些電腦令研發人員無需製造無限量的「模具」以測試運作成效,當成效達到一定滿意水平後,才正式做出真模具作實地測試,不但可以有效縮短研發時間,也可以更環保。
至於 Honor 廠房方面,在過程所見亦十分自動化,基本上有多條生產線,而一整條生產線只負責一個型號的手機製造,當中自動化程度超過 85%,只有少量 QC、包裝等工序仍需要人手協調。而且據官方表示超過 40% 的生產線設備是 Honor 自行研發的,所以效率十分高,基本上每 28.5 秒已可完成一部智能手機的製造,效率之高令生產效率足夠應付市場上的需求。
▲筆者亦參觀了 Honor 製造旗艦手機的廠房,可見人員都穿上保護衣,確保手機在無塵環境下被生產出來。
▲手機基本上都是採用自動化程序達 85% 的機器製造,而且當中 40% 設備是 Honor 自行研發,可以每 28.5 秒完成一部旗艦手機的製造,效率十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