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Nothing Ear (2) 外形 佩戴感 功能 音質 與 Ear (1) 比較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差不多年半前,Nothing 這間以倫敦為基地的新公司,就推出了全新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Ear (1),憑藉特別外形及抵玩定價,吸引了不少用家的目光。時至今日,Nothing 終於推出 Ear 系列的第二代 Nothing Ear (2),究竟與第一代相比有甚麼特點?使用起來佩戴感及音質又有沒有提升?就讓 Edward 為大家詳細測試一下吧。

Ear (2) 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評測 Ear (2) 前,先為大家帶來這款真無線耳機的開箱直擊吧。

▲這就是筆者收到數天的 Nothing 新一代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Ear (2) 了。

▲一如既往,Ear (2) 的包裝盒仍然是需要撕開的。

▲今次 Ear (2) 暫時只有白色版本。

▲打開包裝盒,就見到一個黑色紙盒,而紙盒表面的 QR Code,用家以手機掃描後就可以下載用作配對的 Nothing X APP。

▲打開紙盒後,就見到說明書文件。

▲再打開下一層,就見到 Ear (2) 真身了。

▲至於左右有兩個小黑色紙盒,一邊就內藏另外兩個大細的耳塞,而另一邊就內藏用於充電的 USB-C 充電線。

▲之後在手機裝好新版本的 Nothing X APP,之後揭開充電盒,但先不要將一對耳機拿出來。另外,如果大家看到白色指示燈是長亮而非閃動,只需要長按右側的按鍵,就可以令指示燈閃動進入配對模式。

▲之後在 Nothing X APP 中點選增加裝置,之後就會搜尋到 Ear (2),之後點按它,再點選「新增此裝置」,就可以配對成功,可以成功使用了。

充電盒更細耳機設計相若

初見 Nothing Ear (2),其實外觀上與第一代 Ear (1) 分別不是很大,但如果兩者比對,就可以見到 Ear (2) 的充電盒是比 Ear (1) 細了一點點,這是因為它採用了全新設計的充電盒,中間部分由上代分兩層設計,變為今代一層過的 Unibody 設計。體積細了,拿在手上手感亦更佳。至於一對耳機單元方面,外形看似與上代分別不大,設計及大細亦相若,但如果細心點看,就會見到耳機上的咪高風開孔位置有點不同,不過筆者佩戴後就覺得 Ear (2) 比上代 Ear (1) 與耳朵更貼合及穩陣,以往會有種「不太穩陣容易跌出來」的感覺,但今代就沒有了這個問題,這一點是值得一讚的。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今代 Ear (2) 的防水等級相比上代提升了:Ear (1) 只有耳機方面支援 IPX4 防水功能,但 Ear (2) 不只耳機維持在 IP54 生活防水等級,就連充電盒亦支援 IP55 生活防水等級,換言之使用上大家會更安心,至少在雨中要取出耳機使用,也不用擔心雨水淋濕耳機及充電盒會容易導致兩者損壞,確實體貼。

▲這就是 Ear (2) 的充電盒。

▲筆者拿來 Ear (1)(左)來比對,大家可以見到明顯 Ear (2) 的充電盒比 Ear (1) 更細更薄一點點。

▲而變細的原因,是因為 Ear (2) 的充電盒比 Ear (1) 少了一層,中間變成了 Unibody 設計,所以自然變細了。

▲不過 Ear (2) 的充電盒仍然採用透明設計,十分有型。

▲蓋的接駁位置仍然採用了銀色鉸位。

▲至於 Ear (2) 的耳機,仍然是十分輕身細小。

▲柄身依然是採用了透明設計。

▲拿來 Ear (1)(左)來比較,大家可以見到 Ear (2)(右)與 Ear (1) 的耳機十分相似,不過大家可以見到耳機背的咪高風設計有點不同。

另外,Ear (1) 的充電盒磁力不算很足夠,將耳機放入充電盒後,要按一下耳機柄才可確保接駁成功。

▲但 Ear (2) 的磁石採用了 N52 款式,磁力比上代更強,所以將耳機放入充電孔,就會完全吸實並開始充電,使用體驗更佳。

▲全新磁石設計,令筆者即使掉轉充電盒亦保持蓋打開,再用力搖動幾下,耳機也不會從充電盒中跌出來。


相關文章: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Phone (2a) 外形 手感 Glyph 燈效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操控方法有改更不易誤觸

    外形方面沒有大改動,但有一點改變筆者覺得是十分體貼的,就是操控方法。在上代 Ear (1),它採用了點按耳機表面方式作體感操控,確實是十分易用,但問題是 Ear (1) 耳機感覺有點容易從耳朵掉出來,間或需要用手指將耳機按實在耳朵內,但有時就會造成誤觸問題,明明只是想按實耳機在雙耳,變成暫停音樂播放。而在 Ear (2) 上,操控方法就改為雙指握住耳柄指定次數以啟動不同功能,令上代誤觸問題在今代完全解決了,值得一讚。

    ▲Ear (1) 使用耳機柄作體感操控,是以點按不同次數形式來操控,所以有時大力按實耳機在耳朵,反而會出現誤觸情況。

    ▲但 Ear (2) 就改為採用按動耳柄兩側的方式進行體感操控,避免了一代的誤觸問題。另外,在 Nothing X APP 中,用家亦可以按個人喜好,改動不同體驗操控所操作的功能。

    雙腔體設計有效分隔電池及發聲單元

    除了操控上有改動外,Ear (2) 耳機內作了不少改善地方。首先設計上,Ear (2) 改為採用雙腔體設計,將 11.6mm 的驅動單元與電池完全分隔,有別於上代 Ear (1) 以單一腔體將兩者放在一起的設計。這種設計,令聲音透過耳機傳入耳朵時,擁有更大空間、氣流更順暢及聲音更清晰的優點。此外,驅動單元亦採用了 PU 及石墨烯兩種材料製成,官方表示前者可令低頻聲音更純淨及強勁,而後者就可令高頻表現出更佳的纖細感,而兩者結合更可令耳機整體保持在輕身設計。

    ▲Nothing Ear (2) 與一代 Ear (1) 比較,耳機外表雖然好似差不多,但內裡設計卻大不相同。

    ▲首先是 Ear (2) 採用了雙腔體設計。

    ▲大家從上面的結構圖就可以見到,雙腔體將 11.6mm 驅動單元與電池完全分隔開來,以免互相干擾。

    ▲加上 Ear (2) 擁有更大的喇叭孔、側孔等,令 Ear (2) 相比上代 Ear (1),令 Ear (2) 的低、中音表現有很大改進。

    支援 LDHC 5.0 編碼但……

    在這個設計下,Ear (2) 不但可以以高達 1Mbps 傳輸速度輸出 24 bit / 192kHz 頻率的音樂,因此獲得 Hi-Res Audio 認證。不過要留意的是,它的音頻編碼只支援 LHDC 5.0,而不支援更多手機品牌採用的 aptX 及 LDAC 編碼。當然,筆者估計不採用此兩種編碼,前者應是 bit 數不足,而後者就屬於 Sony 自家技術,對方未必願意賣給競爭對手吧……不過問題來了:現時支援 LHDC 5.0 編碼的手機品牌只有 5 間:Huawei、OPPO、小米及紅米,當然還包括 Nothing 自家推出的 Phone (1),但其他主流手機品牌,包括:Samsung、Sony 等均不支援(更不要說 iPhone 了)。技術勁 / 有音質保證,但機款不支援,筆者覺得有少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最終如果用來接駁 iPhone、Samsung 等手機,也只是以 AAC、SBC 這類較低格式的編碼播放,有點浪費。不過話又說回來,現時 Nothing 推出 Ear (2) 支援 LDHC 5.0,是否暗示日後推出 Nothing Phone (2) 時該手機也可支援此格式?這就留待日後揭曉了。

    ▲現時市場上部分手機已可支援 LHDC 5.0 編碼,像筆者手上這部 Nothing 自家的 Phone (1),更新最近 firmware 至 Nothing OS 1.5 後,就可支援高清音訊。

    ▲然後在藍牙音訊編解碼器中,就可以見到 Savitech LHDC v5,就是證明可支援 LHDC 5.0。

    ▲而在位元數及取樣率設定中,就可以見到最高支援 24bit / 192kHz。

    ▲另外,如果手機支援 LHDC 5.0,亦可支援 Low Latency Mode,這樣打機時使用真無線藍牙耳機,延遲率就會大幅降低。

    ▲不過如果接駁 iPhone 使用,由於 iPhone 並不支援 LHDC 5.0 編碼,所以自然未能支援得到。另外,即使 iPhone 不支援 LHDC 5.0,但也可以開啟低延遲模式,藍牙耳機的音訊延遲情況亦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至於接駁 Android 手機,雖然在 Nothing X APP 中可以看到開啟「高品質音訊」選項(即 LHDC 5.0),但由於筆者測試的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並不支援此編碼,所以亦使用不到,十分可惜。

    音質更具彈性聽感舒服

    當然,話是這樣說,但音質又是否沒有大改善呢?筆者就親身測試過,並拿來上代 Ear (1) 作評比,筆者用兩隻藍牙耳機以串流模式欣賞 KKBOX 平台上 YOASOBI 的《怪物》,音質為 24bit / 48kHz,而測試平台就採用了支援 LHDC 5.0 編碼的 OPPO Find N2 Flip。結果發現 Ear (2) 在採用全新內部構造設計,分析力強了很多,至少人聲與背景音樂不會再有種「乸埋一舊」的感覺。至於低音方面,在量上感覺是少了一點點,但並不是不足夠,反而 Ear (2) 那種低音出來的效果更具彈性,不會再像 Ear (1) 般「硬梆梆」,欣賞時聽感更舒服。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效果只有接駁支援 LHDC 5.0 編碼的平台才能體驗得到,筆者試過以 Ear (2) 接駁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及 iPhone 13 Pro 兩部不支援 LDHC 5.0 編碼的手機,出來的效果確實有比上代 Ear (1) 好一點點,但不算十分明顯,這是因為它只不過是採用 AAC / SBC 這兩個老編碼播放,浪費了 Ear (2) 耳機本身應有的威力,有點可惜。或許,如果大家真的對 Nothing Ear (2) 有興趣,同時入手 Nothing Phone 似乎是最低成本可以體驗最佳音質的方案。

    ▲首先筆者在 OPPO Find N2 Flip 上(支援 LDHC 5.0),以 KKBOX 欣賞 HR 格式(24bit / 48kHz)YOASOBI 的《怪物》 ,筆者覺得分析力很強,人聲及背景音樂不會再「「乸埋一舊」,而且低音不只量夠,而且更具彈性,不會再像 Ear (1) 般「硬梆梆」,聽感更舒服。

    ▲另外筆者再在 OPPO Find N2 Flip 上,分別以 TIDAL 欣賞 Master 版本的 The Beatles – Come Together,以及 Spotify 上的彭羚 – 小玩意,前者由於 Ear (2) 並不支援 MQA 技術,所以未能用盡 Ear (2) 特性;而後者由於 bit 數不夠,所以聽起來不夠高清。但縱然如此,以 Ear (2) 來在這兩個平台上欣賞音樂,效果仍然十分不錯。


    相關文章: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Phone (2a) 外形 手感 Glyph 燈效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個人化聲音聽感進一步提升

    除了本身音質及音響硬件有提升外,Nothing Ear (2) 亦加入更多個人化功能,首先在聲音表現上,Ear (2) 就加入了個人化聲音設定檔功能,用家只要透過耳塞貼合測試選擇好合適大小的耳塞後,再進行 Mimi 聆聽測試,當中用家要在測試中選擇「聽得到」或「聽不到」一系列不同頻率的「咇咇」聲,完成後就可以建立專屬於用家的聆聽 ID,而 Ear (2) 會根據分析完用家對不同頻率的敏感度後調整等化器設計及進行即時動態補償,令大家無論欣賞音樂、睇片還是打機,都可以聽到更多音效細節。而筆者試玩後,亦確實感受到測試前後在聽感上確有不同。縱然要很仔細去聽才發現得到,但也對整體聽感有提升,值得一讚。

    ▲Ear (2) 加入了個人化聲音功能,用家可將音效設定為更適合自己的效果。在 Nothing X APP 中,用家可以進行相關測試,首先輸入你的出生年份,就可以獲得大概適合用家聽力能力的效果。

    ▲之後就可以點按下方「測試您的耳朵」進行更個人化的聲音設定,不過用家要將手機設定為「請勿打擾」模式並關閉音效,並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進行測試。

    ▲之後,用家進入此設定頁後,點按「播放噪音」,然後透過設定欄設定一個大聲但對用家舒適的音量。

    ▲之後就是重頭戲了,系統會分別測試用家的左耳及右耳聽力,用家要按住紅圈內的部分,當聽到蜂鳴聲便放開,當進行數次及左右耳測試後,測試便告完成。

    ▲當完成後,用家透過上述圖表可以見到個人化聲音後的補償部分。

    ▲而在設定前後,大家可以見到個人化的聲音設定中,上面會多了更輕柔的選項,用家可按個人喜好再選擇合適的聲音風格。

    ▲這種個人化聲音的設定,比起 Ear (1) 單純以均衡器調校音色,更能提升用家的聽覺享受。

    降噪威力依然不錯

    除了音質方面,Nothing Ear (2) 在降噪方面表現比上代水準更佳,首先在設計上,上文都提及過耳機上的咪高風開孔位置與上代 Ear (1) 相比有點不同,當中只有耳機背的咪高風位置沒有改變。其中兩個咪高風位置的這個改動,令這一代 Ear (2) 的降噪功能更上一層樓,官方表示最多可減低 40dB 噪音量。另一個改動就是加入了個人化主動降噪功能,用家只需要在 Nothing X APP 中進行快速測試,之後按結果選擇最合適大小的耳塞,再進行個人化 ANC 測試,系統會按 7 項音訊過濾器偵測聲音損失,從而為用家度身訂造最合適的主動降噪效果。這兩項功能加起來,就令 Ear (2) 的降噪效果有所提升的同時,亦令大家不會有一般主動降噪耳機那種人工「閉塞」的聽感。筆者亦試過在行走中的地鐵車箱內佩戴 Nothing Ear (2),發現噪音過濾效果確實十分不錯,筆者幾乎只聽到音樂聲,而完全聽不到外間的任何聲音,同時間聽感亦維持在舒服的程度;而在一般辦公室中,筆者佩戴後聽歌,亦同樣完全聽不到附近同事的說話聲音及其他噪音。換言之,Ear (2) 的降噪表現確實十分不錯,大家不妨自己體驗一下。

    ▲上面兩張耳機圖,第一張是 Ear (1),而第二張是 Ear (2),大家可以見到耳機上其中一個咪高風的開孔位是有分別的。

    ▲而耳機背的咪高風,就仍然維持在相同位置,但開孔位大了。這個設計,令 Ear (2) 的降噪功能更佳。

    ▲另外,如果要有更佳的降噪效果,用家需要先在 Nothing X APP 中進行耳塞貼合度測試,如果測試後兩邊耳機都出現綠色的剔號,就代表耳機密封性很好。

    ▲之後再在設定中進行個人化 ANC 測試,就可以進一步提升 Ear (2) 的降噪表現。

    ▲另外,Ear (2) 的 ANC 功能,用家可以設定高、中、低 3 種降噪效果,亦可以設定為自動調適,耳機就會按需要自己調校合適的模式。當然,用家如果需要聽到外間聲音,亦可以設定為通透模式。

    話音算清晰防風效果不俗

    除了降噪聽感不錯外,Ear (2) 亦仍然承繼上代,內建了 Clear Voice 技術,配合 AI 降噪演算法,官方表示可以令通話清晰至像在進行面對面交談一樣。筆者亦在行駛中的地鐵車箱致電給朋友測試過這一點,發現效果確實十分不錯,對方能清晰聽到筆者所說的話,而四周環境噪音雖然也聽到但不會太明顯,至少不會影響話音的清晰程度,表現理想。

    藍牙斷線情況有改善

    另一點 Ear (2) 相比 Ear (1) 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官方表示 Ear (2) 在天線結構上有別於上代,令藍牙連線穩定性大幅提升,令斷連情況更少發生。而筆者的個人體驗確實如此,以往在街上某些會很容易斷連的地方(例如:旺角阿皆老街近女人街的過馬路位),現在也不再斷線,表現確實更加穩定。不過有點奇怪的是,在筆者家中筆者用來接駁電腦使用,如果太接近主機 / 顯示器反而會間或出現斷線情況,不過也是一瞬間,很快就會自動重連。不過筆者取得的是早期版本,希望日後透過 firmware 更新可以進一步改善藍牙連線的穩定性,那就更加完美了。


    相關文章: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Phone (2a) 外形 手感 Glyph 燈效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使用時間與上代相若

    至於使用時間方面,Nothing 今次在 Ear (2) 耳機中就內建了 33mAh 容量電池,而充電盒電池容量則為 485mAh,官方表示在 ANC 開啟及關閉情況下,連同充電盒電量,分別可以播放 22.5 小時及 36 小時音效。看似十分長氣,但相對上代 Ear (1) 在相同情況下,分別可以播放 24 小時及 34 小時音效,可以見到在 ANC 開啟了的情況下,今代 Ear (2) 的使用時間是短了 1.5 小時;而 ANC 關閉後,Ear (2) 的使用時間就延長了 2 小時,所以使用時間只可說是維持在上代差不多的水平,未有大幅改動。當然筆者實際試用情況下,就發現即使數據上是如此說,但配合充電盒在一般生活正常使用情況下,要做到兩日甚至三日一充其實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大家也不會超長時間一直在聽歌 / 睇戲吧?),所以大家亦不用擔心。另外,今代 Ear (2) 仍然支援以 USB-C 線作有線充電,或放在支援 Qi 標準的無線充電器上作無線充電。此外充電盒與上代一樣,仍然支援快充功能,在 ANC 關閉情況下,將耳機放入充電盒充電 10 分鐘就可使用 8 小時,所以即使沒電大家亦不用擔心。

    ▲Ear (2) 耳機內建 33mAh 容量電池,而充電盒就內建了 485mAh 容量電池。

    ▲如果耳機無電,將 Ear (2) 放入充電盒 10 分鐘,就可以為耳機回復 8 小時的播放時間,與上代 Ear (1) 相同。

    ▲至於為充電盒回電方面,用家可以使用 USB-C 線接駁充電盒充電,亦可以透過無線充電方式為它回電。

    終支援雙連線使用更方便

    最後一點筆者想提一提的,就是今代 Nothing Ear (2) 終於像不少其他品牌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一樣,支援雙裝置同時連線功能。用家可以將 Ear (2) 配對多個裝置,然後在 Nothing X APP 的雙連線設定中,用家可以選擇同時接駁哪兩個裝置,這樣在切換使用裝置時就不用進入藍牙設定中重新連線,或者接駁電腦聽歌或打機時,一旦手機有來電,亦可以不用切換直接連線接聽通話,使用上比上代方便超多。

    ▲Ear (2) 終於可以像其他真無線藍牙耳機一樣,支援雙連線功能,只要接駁多個裝置,之後在 Nothing X APP 中的雙連線設定,即可點選最多兩個裝置同時連線。

    ▲實際測試時,大家可以見到筆者將 Ear (2) 同時與 S23 Ultra 及 Windows PC 連線,證明雙連線功能確能成功同時連接兩個裝置使用。

    總結:使用體驗確有提升

    總括而言,今代 Nothing 推出 Ear (2) 這款二代真無線藍牙耳機,可以說是第一代 Ear (1) 的「補完版」,將不少 Ear (1) 上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一次過補足,還加入支援 Hi-Res Audio 及更多個人化設定,令大家聽歌上的體驗更上一層樓,改善程度之大筆者覺得是值得讚賞的。不過它在高清音效編碼上只支援 LHDC 就令筆者感到有點失望,畢竟現時主流編碼仍是 LDAC,加定價比上代貴了一截的同時,在配對裝置使用上變得狹窄很多,雖然在音效理論上是提升了級數,但使用體驗上就有所削弱,這方面筆者確實有點失望。還望下代推出時,Nothing 可以加入支援 LDAC 或其他高清音效編碼,那麼就會更加完美了。


    相關文章: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Phone (2a) 外形 手感 Glyph 燈效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