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我們經常說,AI 難以取代人類的想像力,無法像人腦一樣進行創作。但近日有 AI 完成了不少樂迷心中的遺憾,它模仿貝多芬的風格續寫、創作了《第十號交響曲》,日前進行了全球首演,這或許是歷史以來最接近貝多芬本人創作的《第十號交響曲》。
貝多芬在創作《第十號交響曲》期間不幸離世,當中只留下寥寥可數的幾個音符,伴隨貝多芬對這首作品的想法流傳下來成為他的遺作。多年來有不少人曾嘗試模仿創作,但成果不堪理想,甚至被音樂界學家批評。時至 2019 年,致力推廣音樂科技的奧地利組織卡拉揚研究所(Karajan Institute)找到多位音樂家、AI 專家,打算利用 AI 模仿貝多芬的風格以完成《第十號交響曲》。在AI 開始作曲前,音樂專家團隊用大量時間整理貝多芬留下來的《第十號交響曲》筆記,大致拼湊貝多芬對《第十號交響曲》的想法,並設法將現存小節按樂章簡單分類; AI 專家亦從各種遺留作品與草稿,學習貝多芬的創作脈絡,當作讓 AI 認識、學習貝多芬的教材。
經歷多次的試驗及測試,結果顯示當初的半成品除了熟稔貝多芬流傳的《第十號交響曲》旋律專家,無人能分辨兩者差別。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卡拉揚研究所各專家持續協助 AI 一個一個音符將《第十號交響曲》完成。今年 10 月 9 日,這位「AI 學生」代替貝多芬拿起指揮棒,在他的出生地,也就是的德國波昂市(Bonn)舉辦《第十號交響曲》全球首演。卡拉揚研究所負責人羅德預料,這首《第十號交響曲》難以得到所有人的掌聲。他認為那些主張不該讓 AI 創作藝術、AI 無法複製人類發揮創意過程的人,應該都會跳出來抨擊 AI 作品。
資料來源:Deutsche Welle
—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