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相信新一代的 iPhone 發表,無論你是 iPhone 的支持者與否,相信你都會認同 2007 年發表的初代 iPhone 一直影響至今,對 Steve Jobs 及 APPLE 來說是一場成功的手機革命。
不過當年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 iPhone 。當時微軟 Ballmer 就取笑 iPhone 售價太貴,覺得 Mobile Phone 已經充足滿足大多數用戶,不會有人願要多付錢買一台相近的機器。在片段中你會看到他是真心取笑。若果當年 Steve Jobs 是他的部下,我敢相信 iPhone 一定不會面世。
盲守成功法則
為甚麼當年兩間公司看法會有如此的分岐?
其實每個商業機構,不多不少會因為過去的成功而寫下一套成功法則,為日後產品制定了一個依從的方向。
微軟認為當年在 PDA 手機成功的法則,就是 :
1. 定價於 US$300 內
2. 有 Stylus (即當年PDA用的操控筆)
3. 運行 Windows Mobile
4. 硬件鍵盤供商務人士使用
iPhone明顯不符合以上法則,所以 Ballmer 便真心覺得這產品是錯的,消費者不會買帳。受個人的經驗、眼光及學識所限,讓他感到 iPhone 是個錯誤的產品,這個情況小編形容為「小框架」。
方向一致,看法大不同
Steve Jobs 看到的是「大框架」,他明白到當年 PDA 有何不足之處,所以推出新的產品去解決問題,更思考如何讓蘋果公司透過 iPhone 在用家身上賺更多的錢,由軟件到硬體再到生態系統全部自家一手包辦,而不再只著重在手機硬件層面,不依從舊有法則去做小修改,是從頭到尾的手機革命。
「小框架」及「大框架」的兩位大人物,其實都是在 「PDA 手機」的巨大框架中的元件,既然方向一致為何看法卻完全相反?
當年 Steve Jobs 沒有因為 Ballmer 的恥笑而有所辯護,我個人猜想是因為他覺得對手看事物的角度完全不同,就算花時間去解釋,「小框架」下的思想實在是無法理解,只要觸及他們個人相信的商業法則,就會覺得這是錯的產品,立即終止聆聽。
我想信就算是當年 Steve Jobs 在 Apple 中工作,也聽過不少「小框架」的忠告,或許他們是真心出於善意,但難聽一點地說,他們看事物眼光不遠而且不是 Steve Jobs 所需的層次。最後 iPhone 的工作團隊,必定會是集結「大框架」員工一起朝著改變世界的心態去發展,才有如此成績,也慶幸當年 Steve Jobs 身份特殊,才能擺脫「小框架」人事障礙。
https://www.facebook.com/unwirehk/videos/10158272513410495/
透過學習互取其長
到 iPhone 正式推出時,巿場的反應是甚麼呢?招來所有「大框架」的商業伙伴合作,大電訊商、各類軟件開發者、配件商 ,站成一陣線。而「小框架」的商家就繼續認為 iPhone 是個錯誤的產品,最後結果?不用小編多說了。
iPhone 的誕生無疑是科技界讓人深刻的例子,但其實任何創新的科技產品,都少不免出現「大細框架」之戰,「大框架」有時過於天馬行空沒執行力;「小框架」又不願跳出舊有成功法則,雙方無法溝通及說服對方,難找出路。
科技公司的高層可能會故意安排「小框架」同事多參與「大框架」團隊的核心工作,再從中調停,也許會讓團隊一開始不和,但慢慢透過實戰「小框架」會明白「大框架」的想法,「小框架」同事當他們開始挑戰到你心中的商業法則時,嘗試了解為甚麼他們有這個想法,而不是立即否定所有。
「大框架」的同事也多嘗試耐心地解釋你的想法,也許有部份人會明白改為站在你的一方,不要一開始便無視他們甚至作出對立。在同一公司下,透過兩邊互取其長才能成長,兩邊對立當然結果不好時雙方也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