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CNN》引述澳洲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近日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全世界人類每周平均攝取約 2000 顆約 5 公克塑膠微粒,攝取量相當於一張信用卡。這些塑膠微粒一般通過食物、飲用水,甚至空氣進入人體。
世界自然基金會統計數據指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 3.3 億公噸塑膠,當中有 75% 幾乎會成為塑膠垃圾,而當中至少有 1/3 會進入自然環境。科學家從河川、海洋、海鮮食物、海洋生物、飲用水、海鹽,以至空氣,發現含量高的塑膠微粒。塑膠微粒每顆直徑小於 5 毫米,澳洲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 Kala Senathirajah 指微粒來源多元化,包括有人造衣服纖維、牙膏中的微珠,或者大型塑膠被分解成小塊時形成,進入河流、海洋後,被魚類等海洋動物吃下,成為食物鏈的一部份。
研究指全球平均每個人每周飲用瓶裝水或自來水就吸收了多達 1769 顆塑膠微粒,其次是貝殼類食物,每人每周達到 182 顆微粒。研究表示雖然空氣內都被驗出微粒,但空氣吸入量相對偏低,數字可被省略,但在不同環境差異會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CNN
但報告亦表示每個人實際從飲用水中吸收的塑膠微粒量會因地區而有所不同,例如美國、印度的飲用水,微粒數量會比歐洲、印尼多一倍。研究指每個美國人透過飲食每年攝取 7.4 萬至 12.1 萬顆塑膠微粒,只喝瓶裝水的人每年會攝取高達 9 萬顆塑膠微粒。
不過現時研究證據有限,塑膠微粒本身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目前還需要更多證據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保護主任 Kavita Prakash-Mani 指,我們要從根本解決塑膠垃圾問題,我們需要避免塑膠進入自然環境。
資料來源: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