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9 年 iMac 悄悄地在 Apple Store 推出,其內置硬件的性能全面提升。適逢 Unwire.hk 設計師 F-Dragon 的電腦終要退役,所以他便選擇直接入手 2019 年推出的 iMac 5K 版本。由過往的 2015 年 15 吋 Macbook Pro 升級至 5K iMac 後,究竟使用上有何心得及分別?就讓小編整合 unwire.hk 設計師的各項資訊吧。
▲一直用MacBook Pro Mid 2015的 unwire 首席設計師,要轉用 iMac 2019
價錢換速度 打爆顯示卡為首要
Unwire 設計師 F-Dragon 平時都喜歡 Home-Office,正所謂時間即是金錢,升級一部快靚正的電腦雖然肉痛,但長遠來說節省更多 render 影片的時間,咖啡也可多喝一杯。
▲以往unwire首席設計師F-Dragon用上一部MacBook Pro Mid 2015配上外置式熒幕
▲換上iMac之後,工作環境是否更清爽呢?
既然工作上有需要,當然要購買現階段最高顯示卡,在 BOT 選項中選擇了升級選項,包括 3.6GHz 8 核心第 9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16GB 記憶體,以及 Radeon Pro Vega 48 顯示卡配備 8GB 視訊記憶體、512GB SSD 儲存,機價上到 HK$26,769。這張 Radeon Pro Vega 48 能夠放到這樣纖瘦的 iMac 機身當中,確實吸引。
▲iMac 2019 最貴的型號再加碼打爆 CPU 同顯示晶片,用上 500GB SSD,機價要 HK$26,769
▲今次測試的iMac 2019配置
我們的設計師用上這部 iMac 個多星期,相比他舊有的 MacBook Pro 2015 年,如果無速度提升你也不信。但除了「更快」之外,使用體驗其實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用 Premiere Pro 毋須 Pre-render 就可順暢地預覽影片。
▲在使用 Premiere Pro 剪輯影片時,毋須 Pre-render 就可順暢地預覽影片,工作效率確有提升
▲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來為影片進行編碼,一部 2015 年 MacBook Pro 所花時間要到接近 8 分鐘。
▲轉用了 iMac 2019 開啟同一個Project進行影片編碼,所花時間只需約 2 分鐘,大幅節省時間。
▲搭載 Radeon Pro Vega 48 顯示晶片的 iMac 2019,製作 3D 圖像也能得心應手
▲而在具體的 Geekbench 4 跑分當中,單核處理器得分 6271,而多核心得分則為 32578。(與其他iMac主機的跑分比對,請參考本文末附錄)
熒幕色彩還原度高 方便執相剪片
iMac 的 27 吋 5K 大熒幕可容納更多視窗,5K 畫面的細節度對執相、繪圖都有幫助。熒幕比起 MacBook Pro 有更廣闊色域(P3),色彩還原度高,對於執相、剪片、繪圖都有幫助。效果並不非常明顯,但總會多個安心。相比起一般砌機再加多個 5K 熒幕,考慮市面上 5K 熒幕不多,今次 iMac 2019 的價格其實都幾抵玩。
iMac 屬於一體型電腦,一部機就包齊熒幕、電腦主機,還有各種周邊配件。而且這些電腦周邊質素也絕對不差,我們的設計師剪片時需要檢查影片聲音,iMac 揚聲器聲量十足,立體聲效果亦夠明顯。
▲iMac 揚聲器的聲量足夠,不要看少它纖薄機身,低音有不錯效果
用上「正常」的USB 3.0讀卡機了
iMac 各類端子齊全,方便同時使用大量設備,例如 USB 手指,相機、手機過資料,還有 SD 記憶卡,不用外接 Hubs。而 iMac 2019 的 SD 記憶卡更升級到 USB 3.0 讀卡機,在測試中抄寫 38GB 檔案,所需時間約為 7 分鐘,與 unwire 設計師一直使用的 USB 3.0 讀卡機相近。而以往使用 iMac 的讀卡機抄寫相近容量的資料,卻需要起碼 20 分鐘。
▲iMac 2019內置SD讀卡機從一張速度聲稱95MB/s傳輸速度的SD卡,讀取約38GB檔案,約需要 7 分鐘時間(上圖左),與另一個 USB 3.0 讀卡機的速度(上圖右)相約。以往iMac搭載的讀卡機起碼需要20分鐘以上。
不過對於專業人士來說,iMac 的擴充插口都放置於機身背後,如果想方便一點,還是需要花錢購買市面上的 Docking 擴充插座。
▲背面的各種插口如不看著插的話,還是要花很大氣力去插
Apple 電腦跟來的鍵盤、滑鼠,如要散買的話都要千多元,但作為經常用手提電腦執相的設計師 F-Dragon 來說,滑鼠的操作沒有 trackpad 觸控板靈活。在 macOS 之下使用手勢操作會更為合適,建議大家選購前考慮是否將 Trackpad (精妙觸控板2,BOT另加HK$370) 加入選項。
▲跟來的滑鼠,我們的設計師並不習慣,還是觸控板有更多執相、剪片用的手勢
▲用慣MacBook Pro上的觸控板,買iMac的時候建議一起柯打trackpad
▲纖薄型的「精妙鍵盤2」雖然極為慳位,左右邊緣有點「刮手」
與 MacBook Pro 2015 + 外置熒幕比較使用體驗
一向在家常用 MacBook Pro 再加外接熒幕的 unwire 設計師來說,用上 iMac 確是在速度上爽了不少。但 MacBook 仍有它的好處,包括 SD 讀卡機、USB 端子等在機身旁邊,iMac 卻在機身背後,較為難插。而 MacBook Pro 自帶觸控板,使用手勢執相更加方便。
▲MacBook Pro的端子在機身四周,比較iMac方便多了,雖則這樣比並不公平
總結
相信不少朋友喜愛把 MacBook Pro 連接外置熒幕工作,有沒有考慮過轉換到擁有第 9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裝上 Radeon Pro Vega 48 顯示晶片的 iMac 2019 呢?我們的 unwire 設計師就話用金錢換時間,讓他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擠多點時間喝咖啡,已經值回機價。至於其他較次要的不滿之處,可靠周邊產品解決。
測試用 iMac 27’ Retina Early 2019 配置
- 3.6GHz 8 核心第 9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Turbo Boost 技術加速運行至 5.0GHz
- 16GB 2666MHz DDR4 記憶體
- Radeon Pro Vega 48 配備 8GB HBM2 記憶體
- 512GB SSD 儲存
- 精妙滑鼠 2
- 精妙鍵盤 – 美式英文
價格:HK$26,769
附錄:全新 iMac 27 吋 Retina Early 2019 打爆 CPU 與舊機種跑分比較
今次我們在 Apple Store 選購 iMac 27 吋,在 BOT 選項中把 CPU 升級到最強的 Intel Core [email protected] 8 Cores。雖然在 CPU 上需要多付額外費用 HK$3,120,但其多核心跑分成績足以同 iMac Pro 最平的 8 核心機種爭一日長短。雖然考慮到 iMac Pro 的散熱效能更佳,但單以跑分測試,今次 iMac 27 吋升級第 9 代 Intel Core 得到優勢。
(分數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