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程式語言勢刪除 Master、Slave 用語 避免聯想古代「奴隸」

「Master」這個用語在各行各業都有應用,特別是版本管理、電子工程上,Master/Slave 分別代表主、從關係。但反歧視風氣日盛,令人想起以往封建時代「奴隸」、「僕人」的 Slave 一詞受到反歧視人士的關注。而今時今日廣泛應用的高階程式語言 Python,將會把這個備受關注的名詞更改,但對於從事相關設計、應用、維護的人員,就未必歡迎這個改變。

圖片來源:wikimedia

在電路設計以及程式架構上廣泛應用 Master/Slave (主/從)關係,這個名詞應用良久,但一般人並不會聯想起古代奴隸制度。不過在反歧視意識日漸高企的今天,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需要改變。Python 報告錯誤的官方討論區,就有人發表「Avoid master/slave terminology」一文,綜合了 Github、Apache 等討論串,要求 Python 檢討主從關係的用語是否需要改變。

▲Python bug tracker 討論區內相關討論串(連結

對於這個在不同場合之下已經討論了超過 10 年的話題,Python 程式創始人 Guido van Rossum 作出最終仲裁。雖然他已經在 7 月離開該社群,但作出了可能影響深遠的重要決定。他接納了程式開發人員 4 個請求中的其中 3 個,計劃在 Python 3.8 當中,將「slave」更改為「worker」、「helper」,另外將「master process」更改為「parent process」。

現時未知這個改變對於程式開發人員的影響,有網民認為這些古代用語應該改變,但亦有人提到就算改為「親、子」仍然會對父母親不在世或者孤兒的用戶有冒犯之嫌。有網民就提出 Cisco 系統的「Master/Member」名詞可作參考。

資料來源:Python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