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Hong Kong ICT Awards 2018) 已圓滿結束,今屆共有 1,161 個參賽項目在八大獎項類別競逐獎項,這八大類別為「數碼娛樂獎」、「金融科技獎」、「資訊科技初創企業獎」、「商業方案獎」、「智慧生活獎」、「智慧出行獎」、「智慧市民獎」及「學生創新獎」。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一直致力表揚及推廣本地優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發明和應用,從而鼓勵香港業界精英和企業不斷追求創新和卓越,謀求更佳和更具創意的方案,切合企業的營運需要,造福社會。Unwire 追訪了今屆大獎及金獎的得主,並會刊登一系列專訪報導,關注資訊科技潮流的讀者實在不容錯過!我們首先為大家介紹「學生創新獎」和「數碼娛樂獎」及兩個獎項的得主。
「學生創新獎」為本地學生提供一個平台,表揚及展示他們在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優秀作品。這獎項以推動本地資訊科技的發展為主,並提供更多機會讓青少年接觸和學習新穎的科技產品,擴闊他們的視野,提供空間讓他們發揮創意,以及尋求突破,為本地資訊科技發展開創更光輝的未來。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 STEM 教育,加上創科氣氛愈趨濃厚,不少院校均舉辦「創業日」、「創業基金」等項目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最直觀的效果就是每屆學生的參賽作品愈見出色,實在不容小覷。由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區竣銘及黎子健合作開發的 UMix Music App 成功奪得「學生創新大獎」,同時亦是「學生創新(大專或以上)金獎」的得主。
▲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區竣銘(左)及黎子健(右)合作開發的UMix Music App成功奪得「學生創新大獎」。
現時音樂產業愈來愈趨向數碼化製作,彈奏樂器、將音符轉化為 MIDI,以及於步驟繁複的專業音樂軟件上進行編輯,這些過程需耗費時間和人力,拖延製作進度及效率,即使專業音樂人也感到棘手,更遑論沒有音樂底子卻希望嘗試創作音樂的普通人。
憑藉對音樂的熱誠及興趣,區竣銘與黎子健合作研發 UMix Music App,這個應用程式主要包括音樂製作、分享及協作社群等功能。區竣銘介紹說,為了擺脫專業音樂軟件的高門檻、高階學習難度及複雜用戶介面等問題,應用程式通過人工智能及數位音訊處理技術研發出人聲轉換 MIDI、調號和弦及節奏偵測等功能。
他強調,用家即使沒有音樂底子,只需哼出旋律,便能隨時隨地製作一段完整的數碼音樂,減低音樂創作的複雜性,並有效掌握技能。應用程式還可將完成的音樂匯出,於分享平台上展示成果,從而激發一般用戶的創作興趣。區竣銘續稱,UMix Music App 旨在降低學習音樂製作的障礙。不論年齡、背景或音樂喜好,UMix Music App 讓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學習及製作音樂。
▲ 用家可隨時將腦中湧現的旋律哼出,通過 UMix Music App 即時將之轉化為 MIDI 數碼音樂,應用程式並會自動校正節奏,同時還可以選擇以不同樂器輸出特色音軌,甚至利用不同樂器的多種音軌疊加,達致「一人樂團」的效果。
每逢考試期間,各大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總是一位難求,相信這是不少學生普遍遇到的經歷,而學生放下物件「霸位」的行為更是經常可見。順德聯誼總會翁佑中學的三名學生就這個經常遇到的困難着手研究,開發出「智修室」方案,藉此改善自修室的噪音問題及被濫用情況,讓學生可更迅速找到位置並提升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因而獲頒學生創新(高中)金獎。
▲ 開發「智修室」的三位同學樊紫妍(左)、李紫桐(中)及梁芷祺(右)指出,「智修室」曾在校內試行,效果良好。
▲ 梁芷祺同學表示,「智修室」項目中運用的紅外線感應、音量偵測等感應器,均是她們從網絡平台選購得來的。
▲ 藉着在自修室座位上安裝感應器,學生可通過手機和網頁即時了解自修室內的座位空置情況,同時音量感應器亦可偵測分貝,讓自修室管理員了解自修室內有否噪音問題,最後,紅外線感應器則用於偵測座位是否真的由學生而不是物件佔用,杜絕「霸位」行為。
順德聯誼總會翁佑中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郭子傑笑言,「即使成人,也未必能有這樣的創意。」他表示,該校除了參與「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課程」外,亦相當鼓勵 STEM 教育,而今次參賽項目由概念以至着手開發均是學生一手一腳完成,作為教師只是從旁給予提示。
「數碼娛樂獎」旨在表揚本地製作的優秀數碼娛樂作品。獎項促進本地數碼娛樂技術的發展,改善本地數碼娛樂公司的營商環境,發掘具競爭力的產品,協助本地數碼娛樂企業開拓新市場。
有人說,在商業化的香港從事創作行業絕不容易,但仍有不少有創意、熱誠的人在默默耕耘。由嘻哈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的 3D 動畫短片《過雲雨》,故事講述兩名香港學生因一個小意外而認識,最後萌生出一段清純的友誼。動畫憑藉優美的構圖、細緻生動的角色,以及本地化的場景打動觀眾和評判,獲頒本屆數碼娛樂大獎,同時亦是數碼娛樂(電腦動畫及視覺特效)的金獎得主。
▲ 得獎動畫作品《過雲雨》的截圖
製作團隊表示,《過雲雨》是一班同事利用工餘時間合力創造的作品,由意念、構思至完成製作共花上大約一年時間,全靠一眾同事的熱誠支撐。導演兼特效監督楊起超坦言,公司主要以商業動畫及廣告製作等業務為主,因此同事只能利用空餘時間製作,可謂自願超時工作。談到投入的資金方面,團隊表示,由於《過雲雨》參加了本港的動畫支援計劃 (Animation Support Program),獲得接近一半的資金資助,因此壓力不算太大,期望藉着今次《過雲雨》獲獎,團隊日後可以推出長篇動畫影片,證明香港的動畫實力。
▲ 本地動畫《過雲雨》榮獲 2018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數碼娛樂大獎。
VR/AR 等新興技術近年急速發展,但公眾對其印象大多仍停留在娛樂、遊戲層面,其實不少公司已着力開發更深入的行業應用,期望協助各行各業利用創新科技提升工作效率,當中 InfoCity 開發的「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便成功奪得本屆數碼娛樂獎的互動設計類別金獎。
▲ InfoCity 開發的「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奪得數碼娛樂獎的互動設計類別金獎。
獲獎的「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是雙向的虛擬實境訓練平台,用戶可以通過親身體驗VR視頻中的內容細節,從而快速掌握訓練課程內容。教員亦能通過平台建立相關的訓練個案,並在課程進行時實時選擇教學內容,提升效率,現時香港紀律部隊和香港鐵路公司均是使用者之一。
InfoCity 項目經理 Philip Nip 表示,「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雙向的訓練內容,意味着教員可在 VR 課程中即時針對學員的反應、行為作教學調整,而系統亦能針對學員的表現進行評分和建議,這對於紀律部隊或一些高危工作的合規程序訓練尤為重要。通過以 VR 沉入式體驗讓學員感受模擬的情況,不但使他們更熟習訓練,更可協助學員在現實中遇到突發情況後,作出更快、更合適的應變。
▲ 「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的其中一個模擬鐵路維修訓練場景
▲ 「虛擬實境 訓練系統」的其中一個模擬高空外牆工作訓練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