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HTC全球首部華語VR電影《家在蘭若寺》 真假難分的朦朧美

《家在蘭若寺》由台灣導演蔡明亮執導,是世上首部華語長篇 VR 電影,更於去年成功打入威尼斯影展,在新設的 VR 影片界別中參賽,因此成為今年國際電影節中的焦點。《家在蘭若寺》貫徹蔡明亮電影的風格,大量運用長鏡頭與定鏡手法,加上VR 獨有的沉漫式體驗,讓觀眾的觀影體驗得以昇華,與平常看電影的感覺完全不同。

另類 VR 電影新體驗

電影以蔡明亮的固有班底進行拍攝,故事講述由李康生飾演的小康獨自在破落的家中養病,更不時看見亡母及鄰居女鬼的幻影,而他養在浴缸中的大魚,更化成人身與他纏綿。整部電影中,導演讓觀眾遊走於幻想與現實的邊緣,創造出一種追越對白所能描述的孤寂。而透過 VR 眼罩,觀眾能產生一種走進螢幕的錯覺,加上靜止長鏡頭,在畫面上大量留白,讓觀眾與主角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看畢整套電影,甚至有種觀眾亦是處身蘭若寺中的鬼魂,靜靜地看著小康的感覺。

▲電影中的場景疑幻疑真,讓觀眾難以分辨身處現實還是幻想之中。

▲亡母的幻影緊緊跟隨小康。

VR 與靜態長鏡頭一拍即合

根據 HTC 虛擬實境內容中心副總裁及本作監制劉思銘表示,蔡明亮的長鏡頭及靜態畫面與 VR 電影可謂一拍即合,因為在 VR 之中,觀眾可以更細心地觀察畫面細節,包括流水及雨點等。而靜態畫面更讓觀眾不會容易頭暈,即使是長約 50 分鐘的電影,觀後亦沒有絲毫不適。

▲為方便觀眾細看周圍景物,大會特設旋轉椅。

▲大會採用 HTC VIVE 頭罩及 Zotac 電腦播放電影。

「剪貼」遮蓋入鏡工作人員

要成功營造電影中破落孤寂的氣氛,導演的功力與後期製作同樣功不可沒。飾演男主角的李康生表示,拍攝 VR 電影是一種「剪貼」的概念,因為 VR 是 360 度全境拍攝,所以導演及其他工作人員都會被攝入鏡中。需要在拍攝完成後,再補拍只有場景的空鏡,再一張張地「遮蓋」入鏡的工作人員。因此拍攝時往往只有導演及演員在場景中,其他工作人員都要躲在場景之外,以遙距方式監察拍攝內容。

▲ VR 攝影機同時拍攝 360 度的全景畫面。

▲飾演主角小康的李康生(右)表示, VR 拍攝是一種「剪貼」的概念。

劉思銘:「仍在後製當中」

蔡明亮表示, VR 電影與以往的拍攝完全不同,是全新的體驗。因此希望觀眾進場時能以新角度觀賞,同時給予製作組多一點寬容。而看畢這部電影後,相信觀眾就能體會到 VR 電影與傳統電影的分別。而透過 VR 虛擬實境方式表達本作的魔幻場景,讓電影多了一層真假難分的朦朧美。

據劉思銘表示,製作組一共花了拍攝的 10 至 15 倍時間進行後製。而因為技術進步,新推出的 Vive Pro 能夠支援 8K 影像,因此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調整,為觀眾提供更佳的觀影體驗,可以更清晰地觀察演員的表情,因此劉思銘指:「這齣電影仍在後期製作當中。」

同時,被問到「 VR 電影是否難以做到近鏡?」時,劉思銘表示其實 VR 拍攝技術上能做到近鏡,但導演認為近鏡時演員的演出不自然,因此不願意這樣拍。更提到 VR 攝影機是以魚眼鏡頭進行 360 全景拍攝,以近鏡拍攝時將會影響演員的肢體比例,例如當鏡頭位置較低時,就會將演員放大成巨人。他亦提出另一個原因,指觀眾看 VR 內容時,能在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行決定觀看的角度。與傳統電影被動接收的觀影體驗有很大分別。如果演員比例不一,將會影響觀眾的投入程度。

▲劉思銘指,《家在蘭若寺》仍在後期製作當中。

總結:近乎絕望的寂寥

蔡明亮在《家在蘭若寺》中,成功將新的拍攝技術和自身風格融合,創造風格獨特的作品。整齣電影都以廢墟為景,讓觀眾在虛實之間穿梭。除了影像上的留白,更是一句對白也沒有,營造出一種近乎絕望的寂寥。但蔡明亮亦有說過,觀看 VR 電影時要以新角度觀賞。或許不同人看《家在蘭若寺》時,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