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能源」被稱為未來大規模生產的可持續能源的其中之一,比起現時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低、相對較安全,而且廢料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低。而科學家近日就解決了核融合發電的副產物,令到反應爐金屬材料脆化的問題,使核融合發電的研究工作向前邁進一步。
美國德克薩斯州 A&M 大學與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組成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高耐力性能構造,可解決核融合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氦」令到反應爐金屬材料脆化的問題。
科學家利用納米技術生成金屬的層塊,他們發現氦在進入這些納米金屬層塊後,氦會互相接連,變成了像血管一樣的細長氦管道。他們利用圖片解釋,氦泡沬在帶狀的部份生成 (B) ,不斷累積後會變成線狀 (C),最終會連接起來成為管狀的構造 (D)。
德克薩斯州 A&M 大學教授 Michael Demkowicz 指出,氦在全新製作的物料內累積後可以移動,並且排出材料之外,因此不會持續累積,影響反應爐的強度。而之後在產生的管道中注入電力、熱能或者特定的化學物質,可以令納米材料自行回復。
資料來源:Sciencemag, Fut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