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咖啡除了可以提神,更可以是一個表達生活態度的方法,更有人認為飲咖啡就係「中產」,如嘆紅酒一樣咁 Chok。事實上,品評咖啡(Coffee Tasting)的方法亦有如品酒,可以非常專業。品酒時經常聽人講的甜度、酸度、果味、Body 等術語,於品評咖啡上亦可以使用。王皓炘(Jimmy) 於 5 年前認識咖啡後,發現市場上未有一個可以方便咖啡愛好者記錄及分享 Coffee Tasting 的方法,1 年前與幾名好友組成團隊,一同寫出 ListCup 手機應用程式,為精品咖啡設計一個專屬平台,分享他們的「杯中物」。
29 歲的 Jimmy 於本地完成設計課程後,曾於北京的新浪微博工作 5 年,他憶述當時與咖啡偶然相遇的經過,說北京的工作不太忙碌,又沒有很大壓力,有很多時間發展其他興趣,故此他曾研究過眼鏡及單車。直至有一次踩單車到北京一間都幾出名的特色咖啡店-Soloist ,試飲他們的手沖 Black Coffee 後,發現自己對咖啡的製作工序很有興趣,開始與不同的咖啡師成為朋友,才知道咖啡才是他的「真愛」。
▲ Jimmy 曾於騰訊及新浪微博擔任品牌創新的工作 5 年,見證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他將自己從工作中得到的經驗及人脈帶回香港,製作自己的產品。
▲ Jimmy 與 Soloist 咖啡師的合照。(受訪者圖片)
Jimmy 與咖啡師朋友聊天的時候,得知他的朋友不少都大有來頭,「佢地有唔少都會考啲 cert,有個朋友甚至有 Q Grade 國際認可嘅咖啡師認證,仲有部炒豆機,全部都唔平,嗰時以為佢係『富二代』。但佢居住環境又唔係特別好,人工仲得 3 千幾,有啲心痛。」Jimmy 認為,咖啡師的待遇不良,主要因為坊間普遍不懂欣賞咖啡及其所需的專業知識,只當咖啡師如一般「水吧」看待,因此決定回港創業,製作手機應用程式,期望可以結集咖啡愛好者及咖啡店,讓他們有一個發聲的平台,表達自己對咖啡的熱愛。
▲一杯咖啡的出產,由種豆、採摘、前期處理,到不同的烘焙方法、研磨及沖法,多達 8-9 個工序,專業的咖啡師都需要認識各個工序為咖啡帶來的風味及效果,一點也不簡單。
▲精品咖啡店一般都會有一個咖啡 Menu,寫有不同的咖啡豆,讓客人挑選。
1 年前辭職回港後,Jimmy 帶著種子基金,找來 3 個小學同學合作,分別擔任 UI 設計、編寫程式等工作。記者與他們訪問的時候,各人都表達出他們對咖啡的熱愛,跟記者解說不同種類的咖啡豆製法、分享心得,但原來他們於加入 ListCup 前均對咖啡不太屬悉,以為咖啡與一般飲品無異,經 Jimmy 介紹及了解咖啡愛好者的熱情之後,才一口答應加入團隊。
▲(左)潘振業(Kensome)曾任職 Cherrypicks,現負責 App 的 UI 設計;(中)林天麗(Teresa)曾任職 MTel,現為 Project Manager。
團隊發現咖啡愛好者或咖啡師一般都會將自己手沖的咖啡拍照或拍片,放到社交網站上分享,但卻嫌一般社交網站還不夠「Chok」,不足以讓朋友知道那杯咖啡的特點及詳細資料,決定加入「風味輪」,讓用家記錄每杯咖啡的味道。團隊用了約 3 個月的時間製作 ListCup 手機應用程式,期間他們利用實體版 Coffee Tasting 筆記本測試反應,同時收集咖啡愛好者的意見,以便了解他們的需要適時作出改進。
▲有咖啡師寫滿了 4 本 Coffee Tasting 筆記本,讓團隊為之感動。
▲(左一)登記時可選擇其中一個身份:咖啡迷、咖啡師、咖啡店;(左二)介面跟 IG 類似;(右二)App 內有地圖方便你找尋附近的精品咖啡店;(右一)設網店新功能供愛好者幫襯。
▲出 Post 也不難,先按下咖啡杯,拍照,再輸入咖啡的製作方法及味道,加 Caption 就可以了。如果找到身處的咖啡店,更可以從咖啡 Menu 上快速選擇,不用自己輸入資料。
▲ListCup 的介面一如 Instagram,可以畀心心及留言,最特別的是按一下圖片就會顯示「風咪輪」,表示圖片內咖啡的味道及相關資料,夠晒 Chok。
今年一月中,ListCup 推出新版本,容許咖啡店及愛好者於 App 內開設網店,售賣有自己風味的咖啡豆、器材及週邊產品等。Jimmy 表示,由於平台已經聚集了一班咖啡愛好者,網店功能對於所有用家都有好處,愛好者可以有一個集中的地方找尋咖啡豆及其他產品,店主亦較容易找到對咖啡有需求的客人。
▲ 網店功能讓咖啡愛好者、咖啡師及咖啡店售賣咖啡豆及週邊產品。
ListCup 推出一年多,現時只有 iOS 版本,但已有過萬名用家,當中包括咖啡愛好者、咖啡師及咖啡店,而且用家遍及世界各地。他們原本只決定要打入中國及東南亞市場,但發現遠至美國都有用家。Jimmy 期望今年內完成新一輪融資作發展,完成 Android 版本,並繼續打入中國市場,以貼近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的咖啡文化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