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小米 Mix 發表後,筆者寫了一篇文章說手機的外形和概念,跟兩年前上市的 Sharp AQUOS Crystal 如出一轍。怎知道昨晚 Apple 的「Hello Again」發佈會完結,竟然讓筆者再有機會寫一篇文章,有誰會想到 Apple 會將一個兩年前網民的概念設計實現,然後花長時間大費周章作為重點介紹。
昨晚發表的全新 MacBook Pro,利用 OLED 螢幕取代傳統功能鍵的 Touch Bar 是發佈會重點。能夠因應軟件出現不同選項,讓用戶用手指多點觸控選擇。會否為用戶帶來便利,現在仍言之尚早;但最令筆者驚訝的是,明明這個概念在 2014 年就被網民在 YouTube 展示出來,Apple 卻仍然將之作為功能上唯一的重點,實在教人大失所望。儘管筆電的硬件往往受制於晶片生產商,可以改變的有限,不過多年沒有轉款,筆者對 MacBook Pro 的外形卻有很大期望,例如機身採用的物料上會有大變革。使用 macOS 是 MacBook 跟其他筆電最大的分別,Apple 如果能夠優化系統另電池使用更長,或讓用戶毋須擔心在外面工作沒有網絡等根本問題,才是真正的突破吧!
當發佈一開始 Tim Cook 將 1991 年的 PowerBook 作為引子,細數多年來 Apple 在筆電上帶領潮流的改變,例如首次內置 Trackpad 和內置 Wi-Fi,再看看今次的 Touch Bar,只是花了兩年時間去將網民的意念實現,當然 Apple 還是花了很多心思在軟硬件之上,才能夠將概念設計實現,不過筆者對 Apple 的期望肯定不止於此。現在我最想知道的其實並非 Touch Bar 是否實用,而是兩年前提出這概念的 Lukasz Majer,有沒有獲得 Apple 的任何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