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活用貨櫃造農場 解決土地問題 養魚種菜 OK -MoVertical Farm 專訪

Published by
Grace

近幾年因為土地問題、糧食危機等社會議題,令人關注起本土農業的發展。政府亦曾於一年多前提出新農業政策,設農業園,鼓勵現代化高科技耕種,希望吸引一些「高學歷」農夫加入生產行業。不少用傳統方法耕種的現役農民噓聲四起,批評新政策短視,香港亦沒有足夠配套發展高科技農業。話雖如此,香港亦不乏有心人想嘗試發展,例如做水耕、魚菜共生等,都是其中一些需要較高科技的農業技術。今次小編就找到一班有心人,利用貨櫃可以堆疊及移動的特點,建設可以移動的「垂直農場」-MoVertical Farm,搞農業 Startup。他們希望長遠可以為香港解決土地問題,並生產安全的有機食物。

負責貨櫃設計及營運的陳翠珊(Barbara)。

退休後搞新 Project   結合經驗及新技術

現年 66 歲的李錫達(Arthur),已過退休之齡,是 MoVertical Farm 的創辦人之一,做了 40 年貨櫃設計及生產,十分了解貨櫃的結構。一次去外國考察的時候,他接觸了利用「循環水系統」的養殖方法,深感興趣。回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了好一段日子之後,認為可以善用舊貨櫃,改裝之後,配合魚菜共生技術,發展「漁農業」,以節省土地資源的方法為香港提供安全食品。

MoVertical Farm 的創辦人-李錫達(Arthur),早前亦有參與 RISE 科技大會。

用退役貨櫃做「魚菜共生」

MoVertical Farm 利用退役貨櫃,砌成一個個 C 型模組,每組有三個 20 呎的貨櫃,其中兩個用來養魚,一個用來做濾水,潔淨養魚池的水,同時分隔出魚肥,用作水耕種植。

貨櫃承載力高,標準 20 呎的貨櫃可以運載 20 噸貨物,最高可疊成 9 層,利用索帶固定,就不會輕易倒塌。利用貨櫃的這個特點,就可以向高空發展,建設「垂直農場」,解決土地問題。Arthur 表示,一般的貨櫃退役的原因是到達了界定年期,不再適宜在船上使用,但其實其結構仍然十分堅固,將之「打柴」十分可惜,循環使用可以發揮其剩餘能力,「我地因為固定使用,掉漆、少少生銹都無問題,因為我地會再加固,只要結構完好就得。」

MoVertical Farm 的目標是要搭成一座 4 x 4 C 型模組貨櫃。
貨櫃養魚模組暫時仍在測試中,有多個不同款式,例如左邊的魚池佔貨櫃一半容量,右邊的魚池佔貨櫃八成容量。
亦有開頂的魚池,不過 Barbara 表示,開頂透光的魚池會令藻類滋長,令池水變黑,影響魚身顏色,亦令魚有泥味。
如果池中長了青苔,會跟魚「爭氧氣」,影響魚兒生長,所以經測試後,他們決定不開頂養魚。

可自行控制水溫、酸鹼度、水流

經過改裝的貨櫃,每個可以養到 2500 條魚,即是說,一個 C 型模組最理想就可以養到 5000 條魚。負責 MoVertical Farm 營運及生產的陳翠珊(Barbara)表示,無論是養魚還是種菜,用貨櫃做魚菜共生的成本效益會更高,「傳統以魚塘養魚要好大面積的土地,撈魚的時候又要泵走晒魚塘裏的水,挖一次塘其實很花氣力。加上有酸雨,魚的排泄物亦會沉積,產生細菌。用貨櫃就好似砌積木咁,可以拆可以疊高,不浪費土地。養魚池可以控制水溫、酸鹼度,還可以模擬水流,魚會有多啲運動,長出『肌肉魚』,肉質都好啲。」

他們現在試養的是由漁護署推介、來自澳洲的寶石鱸,寶石鱸有很高的 Omega 3 ,對維持心血管健康有正面作用,不過怕冷,而且對於水的酸鹼度很敏感,需要嚴密監控水質,一般魚塘較難養得到。

成熟的魚要養 9 個月至一年,相中的那條就重 300 克左右。
寶石鱸經包裝後,會運到店家直接售賣,圖為包裝測試。
他們亦嘗試榨取魚油,現正在中文大學化驗,了解各成分的含量。

魚屎作肥料進行水耕

而從魚而來的肥水,則主要用來種植水耕菜,如沙律菜、蕃茄、白菜仔等,夏天則可以種瓜。Barbara 表示現時沒有使用農藥驅蟲,所以菜葉會有小洞,不過瓜類如果被蟲叮咬則會壞死,所以會用網保護。

經過濾後,肥水會流進塘內。
肥水會經由管道灌溉菜柱,一個垂直的菜柱可以種出 50-60 棵菜,連種菜都可以向高空發展。
菜柱中間有洞,可以方便水及肥料滲透。
用魚肥水灌溉的韓國南瓜比手臂還要粗。

增設自動化設備   減輕人手壓力

現時,他們在錦田的場地正測試不同貨櫃設計對於養魚的效益影響,「 iPhone 都有 1、2、3 代啦!我地都有唔同款的貨櫃,有頂、無頂、40呎、20 呎… 其後還會增設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加水、檢測水質、餵食等,連上網監控。」長遠來說,他們希望可以用一個應用程式控制整個養殖場的操作,減輕人手壓力。

養殖場內有24小時直播的閉路電視及警報系統,如果魚場內,突然斷電或有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處理。

吊起貨櫃就走得   俾人收地都唔怕

Barbara 表示在搞這個農業 Startup 時切實體驗到「土地問題」,為了找一幅地做試驗場,也用了一年時間,所以她認為用貨櫃做垂直農場是大勢所趨,並笑稱自己似搞緊「走鬼檔養殖場」,「貨櫃好靈活,只要放得落,有水有電,就做得。如果係爛地,有幾個躉就 ok,不受地域限制。萬一俾人收左地,成個櫃吊走就可以去其他地方,即係『走鬼』呀!」

最缺其實是人手   冇人入行乜都假

不過他們現時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土地,也不是錢,而是人手,「有好多投資者都對高科技農業好有興趣,但最缺嘅始終係人手。我地個行業分類又怪,做魚菜共生,即係漁農業?搵勞工處幫手,又唔識分類,薪酬都定唔到。佢地本薪酬書,廚師、技工咩都有,就係冇農業。想申請外勞都批唔到。」Barbara 表示香港人做慣「舒服工」,做漁農要手藝、又要懂工程,後生的會嫌辛苦,年紀大體力又支持不到,想加快發展步伐也不行。

後記:

採訪當天,小編即場試食了「新鮮即劏清蒸寶石鱸」及其他用魚肥灌溉種植的蔬菜,有青瓜、秋葵、青椒等。魚十分肥美,不過由於這條魚是在開頂貨櫃養,魚皮的確有一陣泥味,Barbara 說是青苔及藻類惹的禍,在有蓋貨櫃養的魚就沒這個問題。

吃一頓「漁農家菜」。
野生莧菜熬的湯!
Published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