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Van 在今個月 6 日正式推行新計劃,向司機徵收長途單 8-9%的費用,變相收取佣金,引來部分司機不滿。有 GoGoVan 司機早前曾跟我們反映他們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其對手 Call4Van 更因此在 Facebook 出文聲言要「起革命」,令不少公眾人士對 GoGoVan 印象改變。GoGoVan 被捧為香港的創業新星,坦言無想過公眾會對此有如此大的回嚮。今次 UNWIRE 直接與 GoGoVan 的創辦人之一林凱源(Steven)對話,了解他們對坊間種種指控的看法,同時亦向 Call4Van 創辦人符棨朝(Conrad)了解他們的回應(詳見另文)。
有九成單都是不收費
我們先從最多人關心的「司機付費問題」開始吧。GoGoVan 開業約三年,在香港的業務當中,一直都沒有向司機徵收任何費用,只靠不斷的融資支撐經營。今年 6 月開始實行付費計劃,向司機徵收長途單 8-9%的費用,這些長途單佔全部 Call 車單的一成左右,其餘九成仍然不用收費。司機認為, GoGoVan 是次收費是為了打擊「外掛」搶單,因為使用外掛要付費,GoGoVan 再收費就會增加其成本,藉此減少外掛的使用。
收費問卷調查獲 80% 支持
Steven 表示,其實要實行收費並不是一時三刻的事,因為當中涉及諮詢、研究、改程式等多個背後的程序,快極都要搞 4 個月,「我地年頭已經開始計劃實行收費,直至幾個月前外掛出現,本來係幫司機接單,後來演化到連外掛都要收費,咁啱撞正我地開始收費的時間,所以司機才有咁的錯覺,我地要打擊外掛。」他補充,在計劃收費之前,曾向 300-400 名司機了解意見,才研究收費制度,「我地做過 survey,聚焦小組入面有 80%都贊同收費,我地係 Plan 好晒做好 research 先開始收費。」
收費係要向投資者證明有商業價值
GoGoVan 的業務遍及東南亞多個市場,如新加坡、台灣、南韓及中國多個城市等,除了台灣之外,香港算是第一個正式實行收費的地區。Steven 認為香港區的市場夠成熟才開始在此實行收費,亦都是向投資者的一個交代,「我地如果繼續唔收錢,咁就冇商業價值,投資者就冇信心,(收錢係)要證明有商業價值。」GoGoVan 今年 6 月先開始正式「有第一蚊收入」,相對於他們從投資者獲得的幾千萬美元融資,可屬皮毛。Steven 表示,「如果要達到收支平衡,真係唔知過多 3 年都得唔得。所以就要繼續做融資,收支平衡到先唔使融資。」他估計,最理想的情況是在開業 6 年後,即在 3-4 年後,才可達至收支平衡,甚至有錢賺,但他也不敢太樂觀。
煽動其他司機走 自己得益
對於網上有司機發表不滿,因而留言洗版, Steven 表示理解,但深信那部分只佔少數,「上網見到的留言通常就係最唔開心,最想鬧人個啲,用得開心個啲司機係唔會出黎講野。因為呢一行就係多啲黎,密啲手,做多啲就賺多啲。佢地有話:『我咁得閒不如開多啲工,唔使做咩,寫留言』。」
反而認為上網愈鬧得多,就可能愈係重度用家,「做鍵盤戰士出口術好容易,上 Facebook 見到留言話 GoGoVan 好衰,但就冇諗過,佢地可能先係搵最多嗰個,一直就係度潑冷水等啲人唔用,自己就接埋支旗。」
監管網上留言:唔俾爆粗
至於有司機指 GoGoVan 刪除留言,Steven 承認有監管留言,「唔可以人身攻擊,唔可以爆粗,爆粗會刪除留言。」不過 Steven 話每次刪除留言都會帶來惡性循環,刪除留言後留言者會留更多粗口,更有甚會被罵文字獄、禁言,他無奈表示,「高登都(將粗口)變『向左右向右走』啦,Facebook 冇呢個功能,只可以隱藏或刪除。如果可以『向左右向右走』,都唔會咁麻煩。」
如果要賺錢 就唔會只得 8%
對於這個向司機徵費的模式,Steven 表示會不斷檢討,但暫時會維持一段時間,「剛剛推出已經俾人鬧到狗血淋頭,再加價就淋紅油啦。現階段都係想試下個模式係咪可行,而家 8-9%已經係目標價格,亦算係一個較溫和的付費。如果我地真係要賺錢,我地就要求所有訂單收錢,唔會只得 8%。」
除了司機的疑問及困難,Steven 亦開腔回應其對手 Call4Van 對 GoGoVan 的指控,詳情留意明天 unwire 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