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0 開始 ! 艾域教你無痛自建「多聲道環繞聲」家庭影院 - 硬件篇

話說在剛過去的週末,艾域有朋友新屋入伙,並且決定在新居中組裝多聲道家庭影院,我自然不會放棄八卦玩機的機會。與這位朋友選購所需器材時,突然想到當下未必所有人都知道自組一套家庭影院需要包括甚麼器材,以及如何將這些器材正確連接,因此決定在此寥寥數筆,分享一下自己的多聲道家庭影院超入門自組術。

喇叭加擴音機 多聲道基本材料

要在家中享受多聲道環繞聲,閣下除可選擇套裝式環繞聲組合、SoundBar 單條喇叭,另一個選擇就是「擴音機+喇叭」組合。傳統多聲道系統,離不開是 5.1 或 7.1 聲道(早年亦出現過 6.1),5.1 是指 5 個主聲道(前置、中置、後置)加 1 個超低音聲道,而 7.1 則是在主聲道中追加後中置聲道,進一步加強環繞聲的包圍感。

以艾域朋友的 5.1 系統為例,主聲道喇叭就包括一對前置、一個中置及一對後置共 5 個喇叭。
由於 5 個主聲道喇叭均為被動式無源設計,因此需要由擴音機驅動。

上述的傳統多聲道系統,均為「聲道式」(channel-based)環繞聲,隨著近兩年 Dolby Atmos 及 DTS:X 兩種「物件導向式」(object-based)環繞聲出現,環繞聲系統的喇叭佈局亦有所改變,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高空聲道。家用 Dolby Atmos 最入門的規格為 5.1.2 架構,亦即 5 個主聲道 + 1 個超低音聲道 + 兩個高空聲道,如此類推。

而超低音喇叭則普遍都是主動式有源設計,內置擴音線路。
至於艾域自己家中則已加設 Dolby Atmos 附加喇叭模組,配合支援 Dolby Atmos 及 DTS:X 的擴音機,就可輸出如圖所示的 5.1.2 架構的物件導向式環繞聲。

被動式喇叭不能自發聲

若果對家庭影院完全零認識的話,或許會問為何喇叭一定要配搭擴音機的呢?其實喇叭可以分為主動式有源(active)及被動式無源(passive)兩種,前者是已在喇叭中內置擴音線路,只需接駁電源及訊號線即可發聲,除了常用於專業鑑聽範疇之外,其實不少電腦喇叭都需要主動式設計。至於普遍主流用於家庭影院的喇叭,則屬被動式設計,必須依靠擴音機驅動才可發聲,擴音機與喇叭之間則使用喇叭線連接。

接駁實戰示範

面對著最少 6 個喇叭(5.1 聲道)加一部份量十足的擴音機,究竟我們要如何將他們正確地連接起來呢?就讓艾域示範一下吧。

喇叭基本的連接方法分為夾線(上圖)、蕉插(下圖)及叉插,前者基本適用於任何喇叭。接駁時緊記擴音機應處於關機狀態,而喇叭線的金屬線芯亦不宜過於外露。
同樣地,擴音機的喇叭接駁端子,亦是可以使用夾線、蕉插或叉插方式連接(有部分擴音機不支援叉插),接駁時除了不要接駁至錯誤的聲道外(即右前置插頭接到左前置喇叭),最緊要是不要錯誤連接正負,否則輸出的聲音就會因反相而變得模糊不清。
至於超低音聲道,由於大部分超低音喇叭都是主動式設計(內置擴音線路),因此就要將超低音喇叭與擴音機以 RCA 訊號線連接,擴音機的接駁位置是 Subwoofer Pre-Out 端子。
而超低音喇叭則會設有 RCA 輸入端子,連接時選擇標示著 Mono 的那一組就可以。之後再將你的訊源裝置(例如 Blu-ray 播放機、遊戲機、多媒體播放器)接駁至擴音機,基本的家庭影院接駁就已大功告成。

下次再在此和大家介紹一下當下家庭影院的設定及調校方法,有興趣自建家庭影院的 Wire 民敬請留意期待啦。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