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賣兒童學習光碟的人打電話來推銷,問我有沒有播放兒歌光碟讓妹妹子聽。我輕描淡寫表示沒有。
推銷員極緊張:「點解唔播碟俾小朋友睇呀?兒歌對小朋友嘅發展好重要。」
我:「咁我哋都有唱嘅。」
推銷員:「自己唱?你知啦,又唔係歌手,有時都難免走音。」
推銷員續說:「播放光碟的好處是當小朋友看到喜歡的角色,他們會模仿畫面的動作,學習會更快。你自己唱就做唔到。」
我:「其實我哋都有做動作。」
推銷員:「哦,你哋都好好喎!不過唔好介意,你哋唱歌同跳舞都唔係專業嘛,睇碟就唔同啦,我哋啲歌全部揾專業歌手唱,音色完美……」
新一代家長忙碌,放工回家已經極少時間和子女互動,加上身心疲累,電子教材和玩具應運而生,不少家長也覺得這些工具既能減輕教錯小孩的壓力,又富有教育元素,小孩子容易投入其中,自己跟著電視唱唱跳跳,不失為一段喘氣的時間。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很多研究也認為小朋友兩歲前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但當看到小朋友透過電子產品來學習或伴著吃飯就由坐唔定變到雙眼發光著迷任你舞,就很難拒絕了。
模仿電視的卡通主角無疑分擔了家長的體力消耗。然而,我頗堅持小朋友視真實的人而非虛構的角色為學習對象。以唱歌為例,縱然我會走音,跳舞又手腳不協調,與光碟的完美演繹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人就是人嘛,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一起唱歌、一起拍手、一起跳舞,除了學習唱歌和詞彙,還一起建立感情和創造共同經歷。
利用教材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有其可取之處,但終歸也要由人來演繹的。如果教材由輔助性質,演變成學習的主導,甚至取替教授者的角色,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再者,小朋友跟著電視玩,是覺得有趣味性;跟著爸爸媽媽玩,是想和你一起相處。沒有小朋友會因為爸爸媽媽唱歌走音而不想和他們一起唱遊吧!
在大人的世界,我們總習慣將最好的一面露於人前,有瘕疵的或未能表現最好的,就不會「獻醜」。而事實上,即使不專業、不完美又如何?難道怕會「教壞」他們嗎?
知識上或技巧上的不足,只要有心機學,勤練習,總會學到的。真正的「教壞」只有一種:就是建立錯誤的價值觀。
由幾時開始,我們連在小朋友面前哼首歌、打拍子都要講求專業?我們將成年人在職場工作,容不下半點差池的那一套放在和小朋友相處上,又會否太過份?我們真的不能包容一下對方的不足?
人無完美,但作為父母,卻比任何一個專業都更具挑戰性。教曉下一代接受自己的不足,勇於嘗試,對他人有容人之量,也是一個很重要人生課題。
作者 Candy 在離不開科技的生活,更需要記著萬物有情、人間有愛。幸福往往就在平凡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