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遲,那時快,已經到了暑假,又是一年一度的旅遊旺季,小編身邊不少朋友都已經外遊了(只剩小編困在 Office 寫文);不過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問小編同一個問題:「到底怎樣才能拍好旅遊照片?」其實小編一開始也不是太懂,幸好網上有很多出色的 Travel Bloggers ,他們都會教讀者拍好旅遊照片的小技巧,那小編就在這裡整理結合一下喜歡的 Bloggers 分享:
說到攝影,就不可以不先說攝影器材。對於專業用家而言,當然最理想就是 Full Frame 機加「大三元」,奈何對於一般用家只想記錄旅遊足跡,真的太重了。所以不少 Travel Bloggers 都選擇入門單反或是無反,寧願升級鏡頭,因為好鏡頭比高階機身更影響畫質,買枝天涯鏡走天涯(恆定光圈最好),那無論在經濟或是在重量上都省了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勉強為了旅遊而買購入新器材,因為手上最熟悉的器材才會用得更得心應手,除非型號太舊。
構圖法中最經典易學的必定是三分法,而它亦是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因為在三分法中更容易取得水平垂直的平衡,而且畫面不會混亂較有序,所以就連上載 Instagram 相片前都會有這個三分格線給用户。不過記住,善用而非濫用,三分法只是其中一個較好的構圖技巧,但如果張張都一樣其實都會悶,所以記得多留意一些有趣的角度如俯瞰和「低炒」。
要多留意照片上亮區和暗區﹑空白位和事物﹑沉重與輕盈之間的平衡,這樣照片中的主體才會得以突出,也會比較舒服(歪歪斜斜的照片會讓強迫症的小編抓狂)。
其實就是說要對旅行時所遇到任何事物顏色都要敏感。因為比較統一和諧顏色的事物在照片上較易吸引眼球,讓你的照片變得更好看更有趣!
即使是在拍類似畫面,但亦會因焦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壓縮感。就以上的三圖為例,可樂放的位置不變,變的只是拍攝者的位置和鏡頭焦段。左邊第一張比較沉悶,用的是廣角焦段,所以畫面感覺比較寬悶,可惜這樣的景很無聊;而最右邊的那張是長焦,可以看到所有房子作背景,相對上較吸引。
不是說擺好姿勢拍的照片不好看,只是捕捉人最美的畫面可能是最真情流露的那一刻,因為那一刻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全然顯出每個人的個性,這大概也就是攝影是藝術的其一特點吧!
但也要記得,要拍當地人的時候,要先向他們問可否為他們拍照,不要做一個不禮貌的遊客對待他人。
另外,拍人像一個要點必定是背景。嘗試為你拍的人找一個比較「乾淨」的背景如天空﹑湖泊或是白牆等,這樣較能讓你的主體即人物較突出;因為人多混亂的場合只會令你拍的人埋沒在人群裡。如果你有的變焦鏡在長焦仍布大光圈,當然可以調大光圈來虛化背景,讓你拍的人像更為突出。
Travel Bloggers 總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自拍照,這並不是因為有朋友同行,而是他們善用環境或是請當地人為他們拍照。不少 Travel Bloggers 都覺得三腳架太重,所以寧願將相機「去到邊放到邊」;又或是請當地人為你拍一張照片,如果旅行地點母語既非中文或英文,就記得先學「能幫我拍張照嗎?」﹑「謝謝!」等的字句,相信很多人都會樂意幫你拍。一般人太多都是用自拍棍或是有「反 Mon 」的相機自拍,可能你會拿挰得到你最好看的一面,但就每張照片都同樣角度很無聊,而且可能畫面納入不了太多景物。
小編溫馨小提醒:買相機前可以考慮選擇有內置 WiFi 的相機,因為這種相機大多可以用手機控制拍攝,這點是外置 WiFi 卡不能做到的,而手機控制拍攝相比相機反 Mon 來說,小編認為更實用,因為無論走多遠你都能從手機螢幕看到所拍畫面。
學攝影的確要拍得越少越好,因為這樣你才能夠越拍越好,了解自己的拍照風格;不過旅遊攝影卻不在此限制內。因為你很可能只去那個地方一次,如果你拍得太少,最後原來發現失焦或是太光/暗了,那這會是一生的遺憾;拍得多意味著回家整理相片功夫花得多,但相對上你會較易找到滿意的作品,不怕會錯失那一個風景。
很多人會堅持不修圖,因為這樣並不是最真實的那個畫面;拋開修圖利弊,不應該任由相片不作任何編輯。因為只有專業的攝影師才能夠拍出完美曝光和構圖的照片,而他們有時都需要依賴修圖軟件的。更重要的是,在編輯的過程中會找到非常多的樂趣。最後修圖完就能得出更好看的照片,就好像上下圖:背景雖不同,但明顯下圖的顏色較討好尢其是天空的那片藍。
不過要記住,修圖亦不能過多,否則可能就把相中原本表達的事物或感覺扭曲了。
來源: A Globe Well Travelled ﹑ World of Wanderlust ﹑ Nomadic Matt ﹑ Flying the n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