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小朋友的競爭不在一時

Published by
Candy
Share
現今的小朋友個個百般武藝,一星期七天,課外活動學足十樣八樣的大有人在。有的一天更可能要走兩三場,幾歲人仔,放學之後仍然學、學、學,日程表分分鐘排得密過上市公司主席,名副其實連氣都喘不過來。

有人說,小孩子白紙一張,根本不懂得何謂壓力,催逼慣了,就不覺得辛苦。反而,如果你不落力催谷,他就慢慢懶散下來,最終「浪費」了他的天賦潛能。在這個「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的社會氣候生存,作為家長的,自然及早為小孩子籌謀,大力提升他們的競爭力,深怕兒女將來未能與其他人爭一日之長短。哪管你有沒有興趣,總之心儀的學校需要甚麼證書,我就為你安排去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之常情。尤其是現今許多爸爸媽媽本身學歷也不淺,對下一代的期望也就更高。

作為新手媽媽,我也偶爾掉進這個盲點。每次看見女兒妹妹子比同齡的小朋友發展得快一點或慢一點時,總會惹來一場喜悅或擔憂。俗語云「三仆、六坐、九扶籬」,不知是現今嬰兒營養良好還是真的聰敏了,身邊總有朋友的兒女是發展得特別快的。九、十個月懂得叫爸爸、媽媽、爺爺嫲嫲、公公婆婆、姐姐;一歲通處走、自己滑滑梯、甚至已經拿著紙筆繪畫。只要女兒在那個時候未能做到,我就開始擔心是否發展遲緩了。

抽身來看,其實妹妹子只是比俗語所說的「標準」,早或遲一、兩星期罷了。

見得愈多小孩子,就愈發現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和發展進程。有時,作為家長,逼不到,也急不來。

正如朋友的兒子,六個月大的時候還未懂轉身,任爸爸媽媽怎樣和他練習,他不轉就是不轉,依舊躺在床上跟你笑。直至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很喜歡的新玩具,就自己轉身去拿了;未夠一歲學走路,不消幾星期已經健步如飛,不為甚麼,就只為了吃一顆零食餅。

又正如妹妹子剛一歲,我們就開始讓她學習自己用小匙羹吃飯。有時趕時間,她自己吃到一半,我們便會心急出手餵她。有趣的是,不止一次,當你在她的手上拿過匙羹,把飯餸遞到她的小嘴巴前,她竟然會扁扁嘴又擰擰頭,表示不要再吃。即使你眼明手快,成功在她高速擰頭時將飯餸碰到她的嘴巴,她也會用力緊閉嘴唇,不讓半粒飯走進嘴裏。到你放棄的時候,把匙羹還她,她卻會伸手拿著,又一口一口把飯餸往嘴裏送。吃得愉快時,她還不忘自己拍手鼓勵自己,又或得戚地拿著匙羹搖搖手腕,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從這些小事看來,當小孩子自發去做一件事,效果似乎比我們為他們去做更好。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小孩,讓學習變得主動,不僅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當他們成功做到時,也令他們更感滿足,變相鼓勵他們下次繼續努力。

當我自己想學,自然會落足心機去做;要是你要我學,更乖的小孩也會有「我要做好」而非「我想做好」的想法,慢慢就可能演變為一種「交差」心態。

競爭不在一時。培養個人特質(如堅毅、好學)比訓練技能(如彈奏樂器的技巧、游泳技術)影響小朋友的一生更深遠。雖然個人特質的優劣往往沒有證書可取,但這些特質卻直接影響他們在待人處事、自理社交和情緒管理方面的表現。

養兒育女就像放紙鳶,鬆緊有致就最好。扯得太行,逼得太緊,小孩子不滿作對,情緒受困,綫都斷埋,得不償失;當然也不能太鬆,變得無皇管,像隻甩繩馬騮。

說易行難,大家一起努力吧!

Published by
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