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IT 女強人一定非 莫關雁卿 博士 (Edith) 莫屬。Edith 曾於資訊科技界工作三十多年,正當她在事業將到達頂峰時,突然中風,但仍然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順利完成工商管理學博士。退休後,Edith 致力於義務工作,用 IT 的專業知識協助多間非牟利機構提升服務。今日 Edith 就與大家分享她生命蛻變歷程。
打不死完成博士學位
眼前的 Edith 精神飽滿,說話流俐中文,很難想像她在 18 年前曾經中風,更導致半身癱瘓,說話和思維都受到影響。「醒來的時候,我甚麼也記不起,又不懂說話,連別人跟我說話亦分析不到。」然而,Edith 沒有半點消沉,年半後便恢復學業。「很多人覺得我很懵居,但我讀書是想盡快活化腦細胞,不只是為了學位。當時我已經聽得懂老師說甚麼,但說不到出來,而右手又動不了,只好學用左手記下。」再過年半,Edith 終於重新學懂說話,「雖然我在香港生活,可能是因為自己由 17歲就在外國公司工作,我最先回復的語言是英文。」康復過程雖然漫長,不過 Edith 亦能用 7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博士課程。
最成功就是失敗
Edith 堅毅的精神原來遠在入行的時間已經開始培養。「本來可以選擇升上中六,工作或教書,而已當時沒有錢交學費,又找不到兼職,只好 17歲就出來工作。」幸運地, Edith 加入了香港第一間電腦公司,不過 Edith 並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她學會了一種自學模式。「當時老闆專給一些別人做不到的工作我試。只要有一半機會成功,我都會試,所以我最成功就是不斷失敗。雖然比別人失敗次數多,但我轉得快,別人慢慢看清楚再做,可能我已經試了 10次,就算錯 9次,有時都會比人更快走到成功。」
IT 專才用武之地
病到後, Edith 轉移到義務工作,現在不但是香港電腦學會院士及名譽顧問,更是香港復康會 (復康會)副主席、無障礙交通及旅遊委員會主席、資訊科技分組委員會主席等。不過,Edith 坦言自己病到後頭幾年只是一個康復者的角色,在復康會學習心理平衡及如何融入人群,對於 ICT 的知識她忘記得一乾二淨。不過當時,復康會的管理層知道 Edith 是 IT 界的高人,於是就請她「出山」,協助復康巴士的電腦化計劃。
期後愈來愈多人邀請 Edith 幫助非牟利機構進行 IT 改革。「我不擔心分不到身,我做的都只是開始的工作,之後會由第二位跟進。我希望自己做的是可以遺福後人,所以我很享受整個過程。」被問到現在非牟利機構的電腦應用會否比商業機構慢,Edith 就自豪地講述在最近社會福利處的調查中,復康會有 60幾分,比起大部份的非牟利機構停留在 50分以下先進。
不斷動腦保持心境年輕
雖然退休多年,不過 Edith 心境仍然非常年輕。在訪問期間,Edith 更向小編交流 Whatsapp 群組太多的煩惱。她笑言自己是 9型人格中的 第 7型,性格樂天,「唔可以被人綁死,愈放開我就走得愈遠。」而 Edith 保持年輕的秘訣就是接觸不同階層的人。「我有在學校開講座,又有在大學講書,平時又有做義務工作,所以由小學到 90歲,無論低收入人士,或是孤兒,我都識。」此外,Edith 由 30歲開始就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每十年就會選讀一個正式的學位課程,自我增值,「我發覺每一次讀完書整個人都好似重新一樣,看東西的角度都會不同。而且我很喜歡看書,學懂了photo reading 後,我可以兩小時看完一本書,從中找到新意念。」
創、膽、試、行
談到要在日新月異的 IT 界中保持競爭力,Edith 送了「創、膽、試、行」4個字給 unwire 的讀者。「創是創新,即是無中生有,有就要更有;膽是膽色過人,即是別人沒有嘗試的,就要去試,想到一個意念,覺得行得通就要去試;試是神龍嘗百草,即是 IT 中的 Testing;行是知行合一,即是 IT 中的 Implementation。當中可能經過無數的失敗,但只要循環去做,總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