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攝影文化

西方鬼節碼頭起歌舞,是人是鬼?

Published by
吉暝水

天星、皇后拆了,香港的碼頭回憶還剩下多少?鬧市中尋找燕尾蝶或者愈來愈難,推土機前還有一個觀塘碼頭。雖然未至於荒廢,但配合近年政府「起動九龍東」計劃,碼頭多次用作展覽甚至表演場地。今年萬聖節前後,那裡更上演多媒體製作──「碼頭的窗口」。

觀塘碼頭目前只有兩條航線,尾班船晚上六點四十五分就開了。觀眾下午四點就入場,到處都是人偶殘肢,還有一些碼頭昔日的破椅子、木卡板、大輪胎。配合西方的鬼節,好些作品都以鬼魂為題,與陰森的裝置互相呼應。

第一場表演六點開始,燈光打在灰白的牆上,營造詭異的感覺,隨著現場彈奏的吉他或鋼琴而變色。一雙舞者加入,一身民族服飾在孩子氣的旗幡下,翩翩搖曳,居然沒有半點恐怖的感覺。演出沒有固定位置,甚至歌者會提燈帶著觀眾遊走於兩層之間。音樂舞蹈以外,歌者也會用讀白朗誦一些文學奇談的選段.另以iPad即時混音製造聲效。

表演在碼頭的一邊進行,乘客卻在另一邊如常進出,彷彿是同一個地方分裂出雙重空間。表演結束,尾班船差不多要開出。還沒有回過神來的觀眾,望著碼頭乘客匆匆忙忙的跑著,反差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趕船的人好奇問:「怎麼有燈光有音樂?那些歌舞是甚麼?煩哪!」看表演的人在想:「你們在追趕甚麼?安啦!」

把現實生活的場景拿來做舞台,連同觀眾構成第二重畫面,展示給旁觀的人,帶來的震撼不少於劇場裡的大製作。秋天的晚上,飄渺的歌舞,這種幕中有幕、虛實難辨的錯覺,才是最詭秘之處吧?

Published by
吉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