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攝影文化

亞洲 5 城巿混在一起,真的有化學作用?

Published by
吉暝水
Share

香港 IFC、上海國金、台北 101、吉隆坡雙子塔,看起來其實分別都不大。無論高度如何比拼,說到底還不過是金錢堆出來的玻璃大樓。有說,全球化的風潮下,城市景觀漸趨單一。就像我們在新加坡的萊佛士,以為自己錯身中環。既然我們外貌都已經如此相似,亞洲城市的影像重疊,又有甚麼意思?

最近太古坊舉行的攝影展──「雙 Eyes Double vision」,邀請五個城市或國家(香港、首爾、台北、上海、馬來西亞)的攝影師進行影像對話。A 城的攝影師拍得相片,傳給 B 城攝影師再拍下回應作品,用一張相紙沖曬出結合兩城風景的畫面。當我們以為亞洲城市趨於相同之際,相展呈現的卻是從現實中的不同,對話達成藝術的諧協。

首爾的指示牌拉出香港唐樓,香港夜店的招牌和台北雨中的街道融在一起,香港的高樓反映出上海的行人面貌,香港路景透出馬來西亞的街頭塗鴉……各地城市差異之處,沒有想像中的難以區分,還是可以從小角落裡發掘出來。攝影師拒絕全球化帶來的同一性,揭示每個地方獨一無二的色彩。在表現一個城市的特色和回應另一個城市的影像之間,作品仍能基於不同,合奏出和弦。兩地影像通過重曝處理,呈現出像是一幅整體的藝術拼貼。那種不真實的感覺,像是建構第三重空間──非物理上的存在,而是兩地攝影師內心交織出來的想像共同體。

所謂「一幀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交換日記,交換書信,還不如交換相片。攝影作為一種語言,表達的內容,想像的空間,不比文字的承載力低。從外面觀看的大畫面,亞洲地區或者都看似相同,但當你深入巷弄之中,拍下來的小日子,卻是各自各精彩。也許,攝影雙城記的故事,不在於強化我們的迷信,而是活化我們對於城市的想像力,分享一次創意對話的實驗吧?

Published by
吉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