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 unwire 的編輯們經常可以試用到最新的電子產品,因此我們員工購買每一樣產品前,必定經過長時間試用及比較才作出決定,所以朋友們都參考著我們購買了甚麼 gadget 。來到 2013 年最後一天,我們決定公開編輯部每人身上的 Gadget,作一個最真實的生活分享!
天恩分享:
[avatar user=”tinyan”]
手機 : Apple iPhone 5s
使用頻率 :每天隨身
入手多久:三個月
使用分享:
無後顧之憂地使用
iOS 及 Android 兩個作業系統我都有長時間的使用經驗,最後還是選擇了 iOS。無疑 Android 在使用上較具彈性,而且很多地方都比 iOS 來得方便,但如果你想要有一個流暢體驗,你必需要花心血去管理及「防守」,如果你有這份心血及時間,Android 可以如訂製得如衣服般貼身,切合你所需。
可惜筆者就是沒有這份心血,每天工作都佔去了大部份時間,放工後只想輕鬆一下,實在不想再花精神在自己的手機上,去為害怕廠方會否更新OS、有甚麼APP安裝後會撞機或噴電、有甚麼背景程式忘記關掉等等去擔驚受怕。
iOS 雖然沒 Android 給你的多,但只要是它給你的,你都可以安心使用,不用想有甚麼後遺症,就算有的,千錯萬錯都是 Apple 的錯,只要有用戶投訴他們會推出更新解決。相反 Android 手機每家廠每個型號每個版本都有不同的用家,用家群支離破碎的,很難集中「火力」去令廠方推出更新修正,需知道每個更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及時間測試,每間廠可能面對幾十款手機去更新,很多時都用「個別事件」來淡化問題…
回覆 message 夠快
另外選擇 iPhone 5s 的原因,是我差不多每天都有 Tablet 隨身,要花眼力的東西都交由 Tablet 負責,因此不介意 iPhone 熒幕細。反為愛它單手操作方便,使我能快速回覆 Message 及 email 。iPhone 於我身上的角色只是一台快速回覆msg的平台,於步行/站立時使用的裝置而已。
真正方便的相機
天恩本身雖然對相機很有要求,但在真實生活中,手機上甚麼像素呀、功能呀、只是其次,手機拍攝最重要的是「一按即拍」,全自動就得出好相片。不暪大家,筆者試過差不多所有最新的旗艦級 Android / WP 手機,各家的鏡頭都自豪用了甚麼新技術,但廠方好像忘卻了相片不只有「硬件」強勁便可,還要軟件的配合。有九成九的手機相機的白平衡都很不準,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偏藍就是綠、其次就是對焦,很多時按了快門對很久才能中焦,而且很多時拍出來是「走焦」的。最後就是啟動速度,筆者試過一台 WP 手機拍攝不俗,但對焦及啟動都非常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上,很多時都是你發現一些東西想拍下來,由拿機->啟動->對焦->儲存->相片不偏色,這一連串動作真的只有 iPhone 5S 能流暢勝任。
P.S 在使用iPhone 5s 前,筆者用的是 HTC ONE,如果世上是沒有 iPhone 的話,我想 HTC One 是我所使用過當中最佳的 Android 手機。
換機希望
希望新機指紋辨認更準確,有時要用手抺一下才能用到。由於主力工作都交給 iPad,iPhone 我每天只用上 50% 到 80% 電力。我反倒希望新的 iPhone 一定保持這個尺寸,再大的話單手操作就有點不便了。
優點 :
- 可以無後顧地使用,喜歡安甚麼 app 便安甚麼
- 單手操控方便
- 真正一按即拍,相片「可用度」高
- 比較多優質 App
- 多第三方配件
缺點:
- 封閉式藍牙及wifi,分享麻煩
- 沒有 widget
- 太多人炒機,真正用家每每要等候多時
售價 : $7,188 (64GB)
[divider]
平板 : iPad 3 3G版
使用頻率 : 周一至五隨身 (工作天)
使用分享:
每樣產品都有其本份
筆者很明白每件產品的定位都有其所限,因此你不會看到有 26 ” 的 Notebook的推出,而且不會有用家覺得 13″ Notebook 熒幕很細,這是因為 Notebook 發展多年,用家及廠方都知道最佳尺寸是甚麼。
不過由於 Tablet 對很多人來算還是新物,用家及廠方仍在摸索階段,令到巿場上出現「手機越來越大、平板越來越細」的怪現象。除了蘋果一家堅持產品定位外,其他廠方則沒有這種堅持,只要用家有需求便去生產,你要 26″ 熒幕的 Notebook 嗎?我們做一台給你,那怕是 42″ ,只要有需求就有生產。
其實很多使用者當初只是空有想法,但實際使用後才知道不合自己所需,然後一堆又堆實驗性產品在二手巿場看到
假若你覺得 Notebook 熒幕細,你要做的是甚麼? 不是去叫買 26″ Notebook,而且買一台個人電腦 + 26″ LCD 甚至去接上 42″ 電視。
假若你覺得手機熒幕細,你要做的是甚麼? 不是要去買台大熒幕手機,而是要買台平板。雖然有人說 6″ 手機同時具備流動及大熒幕的好處,不過在筆者生活體驗上卻是「兩頭唔到岸」的產品,它不能做到4.5″手機的小巧及單手操控性,又不能媲美 10 吋熒幕的視感及其電池耐用性。
取代 Notebook
基於以上的原則,再加上筆者每天要管理 unwire 文章,所以選用了 iPad 。在 iPad mini 出現前筆者已試過 Samsung 的 7.7 Tablet, 雖然輕便但在處理文章時還是太細,有想過使用 11 ” MBA 每天隨身,但流動性不如 iPad 而且比較重,所以最後選擇了 iPhone + iPad 方案。
3G 版真正流動
我的 iPad 基本上八成時間都在線上,除了在 unwire 後台編輯文章外,也不時要留意新聞,所以選擇了 3G 版本,假若每次開機都要在 iPhone 分享連線,實在太麻煩了,再者這樣做的話 iPhone 的電很快就用完了。
換機希望:
最希望可以輕一點, 最好可以達至 iPad mini 的重量就最好了!
售價 : $6,488 (64GB)
[divider]
相機 1 : Sony RX100
入手多久 : 1 年
使用頻率 :每天隨身
真正無可取代的口袋機
雖然很多無反機都做到如 DC 般細小(例如 Panasonic 的 GM1),不過鏡頭部份還是突了出來,SONY RX100 可以做到將鏡頭收進機身內、最重要是內置保護蓋。
基本上從褲袋拿出來,按開啟鍵就立即 ready 拍攝。其他無反除了不可能放在褲袋外,每次影相都要除去鏡頭蓋,每次拍攝後你可能要經歷一次「尋找鏡頭蓋的故事」。所以就算是一些 Prosumer 的 DC 很多都是外置鏡頭蓋,都不如 RX100 般方便
基本上有街燈就可以拍得到
1″ 的感光元件加上 1.8 的光圈,只要你在城巿中都可以不使用腳架拍攝,一般情況 ISO 1600 都能夠拍到,集合這兩個條件,基本上它沒有任何對手可以取代。這台相機筆者每天都會隨身,有時有突發新聞就會使用它拍攝,再加 iPad 的 SD 咭附件 upload 到 unwire 發稿。
換機希望:
希望可以由 24mm 起跳就完美了,第二代的 hotshoe 功能仍吸引不到我升級
優點 :
- 真正口袋機,鏡頭可藏在機身中
- 內置鏡頭蓋
- 夜拍畫質比一眾DC好
- 無可取代的定位
缺點
- 鏡頭只有 28mm 拍攝風景不夠 Wide
[divider]
相機 2: Fujifilm XE-1
使用頻率:每次旅行或出Trip
入手多久:一年
真正近似菲林色彩
由菲林年代學習攝影的我,對數碼的色彩總是看不慣,以往去旅行都會先拍攝 RAW 然後在 PS 中後製出接近 RDP 正片的色彩感,而 Fujfilm X 系列真正做到接近我想要的顏色
有質感的影像
很多相機因為有一塊厚厚的 low pass filter 再加上重重的 Noise reduction,有很多「微細節」被磨走,例如草地沙地石頭表面變成塑膠一樣,沒有應有的質感。XE-1 因為沒有低通濾鏡再加上感光元件先天 Noise 控制很好,不需要作過度的減噪程序,能有效保留這些微細節
全手動方便操控
幾乎每一個拍攝常用的選頂,都可以透過機上的轉盤或按鈕攪定,而且非常直覺化
優點:
- 相片顏色表現合乎需求
- 影像銳利
- 如機械相機的操控設計
缺點 :
- 對焦有點慢
- 拍片效能差
售價 : FUJIFILM X-E1 機身連 FUJINON XF35mmF1.4 R 套裝 HK$9,999
[divider]
相機 3: Panasonic GH3 (工作用)
入手多久 : 2 個月
使用頻率 : 每次工作外出採訪及拍片
使用分享:
打從 GF1 起,筆者就很喜歡 Panasonic 的 M43 機,因為它輕便對焦快、按鈕多、直覺化的介面,很適合採訪使用。後來由於 unwire 越來越需要拍攝影片,因此就購買了一台 GH1 ,不幸地 GH1 在 杜拜 Nokia trip 回來後壞了,所以被迫升級到 GH3。GH3 能拍到 1080P 50fps 使用 AVCHD 格式檔案體積細小,拍攝時又能 on screen 變更選項,有 mic in 及 earphone monitor ,作為網上影片製作,筆者試過是最方便的一台了!
優點:
- 差不多具備所有基本專業影片拍攝的機能
- 電量長久
- 1080P 50 非常清晰流暢
缺點 :
- 機內音頻 AGC (auto gain control) 不能關閉,使用外置收音器材時童量不一,雜訊提高
- 難做出 DSLR 的散景
售價 : $13,000 (GH3 + 14- 140mm) 套裝
[divider]
流動 HQ 音樂方案 :
Ultrasone IQ + Astell & Kern AK100
入手多久:半年
使用分享:
筆者偏向喜歡細節比較多而且少一點音染的器材,再加上自己聽的多數是小品型的樂曲,所以這個配搭非常適合我。先說 UIQ,它是動圈 + 動鐵的設計,筆者十分喜歡它的分析力很高,而且非常「準」,聽下去很真實。
至於 AK100 ,很多人說它 overprice,同一款價錢有很多更好的選擇,可是筆者喜歡體積細小及一體化的設計,如果要我這裡配個解碼器,那邊插一條線,真的有違流動的本意。簡單地把歌 rip 入 sd card ,插上耳機,take & go !
售價 : 總合連升級線約 13,000
優點:
- 非常 detail 及真實的回放
- 細小方便 Take & Go
缺點 :
- 原廠耳膠非常差勁,建議改用 Shure 灰膠
- 原廠耳機線音質不佳封印了其實力,如果你看到網友對它的音質下了負評,應該是使用原廠線材所致
[divider]
流動揚聲器 :
Bose Soundlink mini
使用頻率:每天家裡或出Trip
入手多久 : 3 個月
使用分享 :
試聽過多款藍牙流動喇叭,至今還未有一款在同一體積下可以跟它匹敵,自從聽過它的表現後,筆者再也想不到理由購買其他品牌了。現在筆者把它放置在床頭,睡覺時可以在 ipad 開啟 KKBOX 來聽歌,又或是看電影。每次外出旅行或工幹我都會帶著它,晚上在酒店聽歌,甚至放進浴室中來個音樂泡泡浴
優點:
- 同一體積下,音質全勝其他對手
- 金屬機身,非常堅固
- 若以音質去計算,算是非常便宜
缺點 :
- 不能使用 USB 線作充電,必需使用原廠火牛
- 不支援 apt -x
- 不能作藍牙免提
- 令人一試中毒,立即付錢..
售價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