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純是一個普通看戲人,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才知道是李安大導再加全球暢銷小說家 Yann Martel 於 2001 年發售的同名小說《Life of Pi》而成,慚愧慚愧。繼上次跟各位分享過《寒戰》後,再跟各位分享一下這套戲的看後感。
自然的 3D 效果
對於「科技派」讀者,一開始可能就關注這套戲的 CG 效果,因為外界傳此片 3D 效果媲美甚至超越《亞凡達》,筆者覺得是兩種節然不同的 3D 效果。《亞》片全電腦繪製,光源及鏡頭的運用都可以靈活控制,所以 3D 得來完美得很科幻。此片是將真景及電腦 CG 合而為一,片中的 3D 效果則是偏向自然,而非子彈橫飛、賣弄 3D 滿足官能的那一種,感覺如自己在看實景,只是中間一幕類似《亞》片的熒光效果,視覺衝激比不上《亞凡達》,但畫面美感、鏡頭運用及構圖,都來得比《亞》美麗。特別是片中與主角同行的老虎,是由四隻老虎輪流拍攝,當中唯一隻雄性老虎因為眼神比較兇,因此本片很多close up 的表情都是用牠來拍攝及仿照。特別要注意片中有些地方需要用 CG 代替真老虎,例如船上跳海及後期瘦削身驅那幾幕,可以觀眾應該分別不到那一幕是 CG ,因為實在太像真了。 以前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動作、表情及身上的毛去分辦是否電腦 3D 繪圖,但因為片中 CG 老虎身上每一條毛髮都很像真,甚至動用 12 個人專責負責毛髮,所以真假難分。最後還要一讚此片的光度很充足,帶上 3D 眼鏡後不會有昏昏黑黑的感覺,就算是夜間的片段,主角的「補光」都非常充足,只是有幾幕的光打得比較硬,跟背景 CG 好像不太協調..
一流的配樂
雖然畫面的 3D 感不夠「突出」,但畫面以自然唯美為主筆者覺得是另一種享受。很多大自然景觀都畫得非常美,而且海中每個形態的能一一表達出來,波濤洶湧、如鏡般的靜止、天晴、下雨、白天、夜晚、日落日出,雖然後期全時間都在海上發生,但視覺上一點都不沉悶,感覺有如伴著主角渡過多天。此片後期的對白不多,主角也不是甚麼大帥哥,一切都靠畫面、動作、表情眼神及極其出色的配樂去帶動觀眾的情緒,是一種視覺及心靈上的享受,反能說出更多的東西。
非單純宗教宣傳片
宗教是很敏感的題材,有人覺得此片「福音味」濃,但我看後並沒有這種感覺。片中並沒有去歌頌甚麼神行過甚麼神蹟,或叫你相信任何一個宗教,反為是描述主角在幾個宗教中,如何建立自己的見解;科學跟宗教之間,中間予盾又如何處理等。此片在最後會有一個「反高潮」,去測試你是否如以上所說,被「美好」的東西所吸引,若果是的話,恭喜你你選擇了宗教。
此話何解? 試想想,向小朋友說個「美女與野獸」童話故事,去教導他們「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他們會樂於接受及更加入腦吸收,總比你拿一張真實的張「醜男美女結婚照」講千言萬語好。片中所帶出宗教的道理.就用了類似以上的比喻,宗教當中利用了其神話及神蹟等,教導信徒如何向善、樂於助人、做壞事有何惡果等,如果這些事蹟能給予你正能量及生命成功向善的話,好像沒有太有必要去追究當中故事是否真實,是否有神的存在等,正如小朋友聽完童話故事,不會去追究真假。
但當一些宗教借助滿天神佛甚至攪個人崇拜,去做一些不當的勾當時,例如不當的捐獻,這些候我們就要如主角老爸訓示一樣,懂得運用自己的理性去區分了,老爸雖然一直都著重理性及科學,但也不反對兒子信教,只是希望他用「理性地」去接受宗教,不是盲目信任。如果你很不喜歡宗教的東西,純當他是一個故事看也行,相信不會讓你反感。
理性與感性並存
而宗教跟科學間其實是可以和平共存,正如片中主角媽媽所說,科學是對人的外面(e.g 醫學治病),而宗教是醫治你的裡面(心靈) 。對於宗教,片中的訊息是叫我們先用感性一面去接受,再用理性分析。就是說先接受裡面導人向善的道理,如果當中叫你做的事 (Call for Action) 感到有懷疑時,例如另一半不是信教就要分手、定時要捐款給教會等等,就要用理性一面去分析自己是否要跟隨了。有時放下半點理性,內心會得到更多。戲中主角在受苦中也懷疑過是否有神的存在,直到最尾都也沒有甚麼奇蹟令主角肯定神的存在,只是一個信念的轉變,讓牠醒覺到某些東西要脫離,這個內心的轉變,主角覺得是神的安排而已。到底宗教信或不信?片沒有強逼觀眾,反為最後測試大家如何選擇。
所以筆者覺得,如果你看後此片,會強烈不停歌頌神又或是反宗教反得氣憤,都表示你宗教/反宗教上腦,Over了。
圖片轉自 :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