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的「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已傳來數張黑白及彩色相片。這部造價達 25 億美元的高科技裝置,相信大家也對其拍攝照片用的相機產生好奇,究竟與我們熟悉的數碼相機有什麼不同?
「好奇號」其實配置了 M-34 及 M-100 兩部主要相機,M-34 配備了 34mm f/8 鏡頭,視野為 15 度,使用了 1600 x 1200 CCD 感光元件,提供了 1200 x 1200 解像度的相片;至於 M-100 則配備了 100mm f/10 鏡頭,視野為 5.1 度,也是採用相同的 CCD 感光元件。但同時兩部相機均可以錄影 720p 影片及 360 度全景影像,還有最新的 3D 影像等等,資料會儲存到內置的 8GB 記憶體中(足夠嗎?),回傳至地球時也會先將縮圖傳送,需要時才下載實際影像。
可能大家會想,這規格的感光元件比起十年前的數碼相機還要差,相等於 200 萬像素相機,也是 Bayer Pattern 式 CCD,至於為何沒有使用現時最新式的 2400 萬甚至乎 3600 萬像素則沒有透露,但相信總有他的原因。不過最大不同的是,兩部相機均配備了濾鏡功能,可以拍攝出不同的波長影像,M-34 就可以支援 440, 525, 550, 675, 750, 865, 1034nm 等多個不同波長;M-100 則可以拍攝 440, 525, 550, 800, 905, 935, 1035nm 等波長,兩者還分別配備了 440nm ND(Neutral Density) 及 880nm ND 濾鏡方便拍攝太陽。
由於太空中有大量不同波長的非可見光存在,為了有效減低曝光時間,所以用上窄頻濾鏡也是必須的,能夠更容易影到內眼看不見的太空物體。就如紅外線攝影般,改機後可以用更短時間拍攝到紅外線相片。如果你有拍攝 DSO (Deep Sky Object)的經驗,相信也會清楚,也是需要改機後才拍影到更多的深空星體。「好奇號」暫時不會傳送相片回地球以節省資源,但小編就十分期待其太空拍攝之旅,還有火星的真面目,希望不會拍攝到以下的有趣相片吧!
(此乃模擬圖片)
來源:pop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