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Macbook Air 該買那種大小? 11” vs 13” 心得分享

Published by
天恩
Share

筆者於早前出了一篇新 Macbook Air 的賣點分析,像信很多讀者都清楚因何而買,接著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竟買 11” 還是 13” 好呢? 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覺得 MBA 以輕便為主打,直覺地選擇購買 11” 型號,這個觀念沒錯,但筆者實際試完兩台 MBA 的分別後,得出另一個想法,如果各位還沒購買的話可以看完這篇文再作決定

買前先將現有的方案作分類

有人買東西是為興趣,我自己就一半為工作,因此購買每一樣新電子產品時我都問自己兩個問題,它能幫我甚麼? 在工作上扮演一個甚麼角式?。以下是我手上擁有的電子流動產品 :

iPhone4

  • 流動性最高的平台,是手提電腦及iPad 上網的橋樑
  • 即時拍攝相片或影片放到 unwire.hk 網站分享
  • Email / MSN / Twitter 無時無刻留意網上最新動態

.

iPad

  • 流動性僅次於 iPhone,方便直接在熒幕上作多點操作
  • 大熒幕方便把資料展示給各戶看把即時作點選詳解
  • 結合 iAcces 中文輸入法,方便即時在記者會中更新 unwire.hk 網站
  • 旅行時充當地圖、旅遊指南、相碼相薄之用,最喜歡它連 RAW 也能看
  • 超長久的電力及備用時間
  • 很多人覺得 11” MBA 可取代 iPad,跟本是兩碼子的產品,兩種不同的體驗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新 iPad 發佈活動今晚舉行 預料時間僅 35 分鐘
  • 首款 Apple 可摺疊屏幕產品 未來 2 年有望推出

  • .

    Toshiba LibretoU100

    首先讓我簡介這台小東西,尺寸雖小但並非 Netbook。Netbook 的速度實在太慢了。它運行 Pentium M 而非 ATOM ,熒幕使用 LED 7” 熒幕能跑上 1280 x 768 之超高解象,當年這台小東西有齊大機所有的元素,亦是 Toshiba 當年的科技結晶,所以價錢昂貴,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有心人尋找它。更多此機的資料請<按此>

    • 超流動的 PC 平台,出 Trip 時用作大量的文字輸入、文書處理、上網
    • 少量的相片及圖像編輯
    • 多相片上載及文字轉述 unwire.hk 即時更新

    .

    綜合以上所說,我覺得自己欠缺一個可處理高運算量及一個 full size 鍵盤作快速大量文字輸入的流動平台。因此 Macbook Air 就是我的目標,輕薄固之言重要,但快速開機 +  30 日備用更是實用,由於它將會是家中唯一台 Mac OSX 平台,所以它除了是一個流動 Mac 方案外,也是家中的主力(Primary) Mac機種,那麼 11” 及 13” 我是如何選擇呢? 我分了以下幾點去作考慮:-

    .

    128Gb 硬碟空間

    到底硬碟空間要多少才夠呢? 64GB 其實如果使用單 Mac 系統只做流動工作站的話應該很足夠,但很多人如筆者一樣,因為工作上需要必需要跟 Win7 並存,如果裝上 <Parallels> (Win7/Mac 共存軟件)、Win7、Office、Photoshop 跟一般常用的程式後,就佔去約 45 GB 空間左右,只餘下十數GB 空間,加入 Time Machine 備份檔、日益變大的電郵庫、iTunes 的 iPhone/iPad/及將來的 Mac Apps下載的話,很快就會爆滿了,因此對我來說 128GB 是必需的,除非你一開始就打算購買這款 320GB Flash 升級的話,不然選擇 128GB 會帶給你更大的彈性

    決定性重點: 價錢

    價錢當是我一大的考慮,11吋基本型號的 $7,588 當然吸引,但考慮到 128GB 的話,11 吋 128GB 型號售價則為 $9,088 跟 13” 128GB 的型號 $9,888 只差 $800元而己,然而 13 吋有著以下的優勢:-

    .

    更長壽的電力

    作為流動平台,我覺得電池續航力是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全日性的大型記者會,11 吋的官方電池效力是 5 小時,而 13” 是 7 小時,別小看這兩小時的差距,其實已經多了 40% 電力,實際應用上分別很大,因為我要經常藍芽/wifi上網,不停upload/resize 相片,jot notes, 瀏覽網頁實際可能只得 3.5- 4小時使用時間, 若我購買 11” 型號的話,我幾乎可肯定自己會多付千多元買一個外置的電池,這電池不單增加了成本,還增加了外攜重量。 然而我使用 13 吋的話,我肯定有 5.5-6 小時的使用時間,這就比較合理了。

    更強的處理能力

    很多人都擔心新的 MBA 處理能力不足,C2D 1.4 作一般日常使用的足夠的,但對於好像筆者這些用作第一 Mac 平台的人就可能有點不足了。13 型號使用 1.86 GHz 的處理器,別以為跟 11” 型號的只有 400 Hz 之差,處理器具有 6MB L2 快取記憶體及運行 1066 Front Side Bus,效能比起 11” 的 3MB L2 快取及 800 FSB 快得多,在我們對 11 vs 13 吋< MBA 的效能測試一文中>

    ,13” 跑出 2700 分比起 11 的 2000 分快 35%,如果各位發燒友升級到 2.13 Ghz 的話就能跑上 3,000分,跟 13” MBP 2.4Ghz 的3,358 分更為接近了。 6MB L2 cache 及 1066 FSB 在圖像及影片運算時幫助很大

    (此圖來源 : http://www.primatelabs.ca/blog/2010/10/macbookair_benchmarks-late-2010/)

    .

    更舒適的熒幕

    新一代 MBA 使用了更高解像度的熒幕,但有些 11” 用家反映在實際使用時,中文字體太細看得有點辛苦,筆者實際跟 13 吋型像相處 10 多小時中,仍發覺字體有時只僅僅看得舒適,更莫說是 11” 型號了,高像素有助我這些經常把多份文件及網站並排工作的人。在實際測試後得悉 13” 的熒幕比 11” 漂亮,色深更高且光度更亮。

    .

    更適合文字工作者

    在打字方面 11” 的枕手位其實有點雞肋,你的手腕不能完全放在機面上,有部份把 MBA 的角位頂著有點不適,但 13” 就可讓你放心把手腕放好,若長久打時的話 13” 型號舒適度會好上很多。

    .

    SD 卡插槽

    我的相機是使用 SD 卡,要抄寫相片發佈到網上的話,SD 讀卡機不可少!11” 型號沒有內置讀咭機實有點不方便

    .

    重量與體積的考量

    當然筆者明白,手提裝置的體積越小越貴,因此你可以選擇細一點的機身而放棄以上的優點。不過親身經驗告訴我,自己那堆能放進 11” 的側揹袋或背包大部份都可以放入 13”,在攜帶上問題不大,反為重量的差距比體積更重要呢!11”的 1.06 kg 當然輕,但輕得來不可貴,反為 13 吋型號能做到 1.3 kg 就很棒了,1.06 和 1.3 kg 彼此都是很輕,在人體觀感上屬同一類別,你會覺得彼此差不多啦 (至少筆者感覺如此),不過一旦跟 13” MBP 的 2.04kg 比較下分別就非常大了!所以筆者覺得 13” 1.3kg 這個規格更利害

    Tips: 強烈建議升級至 4GB 記憶體

    由於 MBA 的記憶體是焊死在底板上,所以日後不能自行升級,筆者強烈建議各位花多 $780 升級到 4GB,難保日後有所需。正如 Apple 說最簡單升級效能的方法就是增加記憶體了,難保即將到來的 Mac OS 10.7 Lion 會進一步到記憶體有更高的要求

    總結:每人選擇不一

    • $7,588 最低進入 MBA 的價錢
    • $9,088 升級雙倍的容量,其他甚麼都沒有
    • $9,888更長壽的電力、更強的處理能力、更舒適的熒幕及文字輸入
    • $12,488升級雙倍的容量,其他甚麼都沒有

    依以上的原因,我最後選擇了 4GB 記憶體的 13 吋 128GB 的 MBA,因為我覺得它性價比最高亦最合適我的使用習慣。當然筆者不是說 13” 就一定比 11” MBA好, 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好讓大家購買前可以多一個參考資料而已

    ** 想緊貼更多 Apple 資訊的話,請到 <facebook.unwire.hk >的專頁內頭頂按「讚好」加入我們,每天就會收到最新的免費資訊了,一定不會錯過! **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新 iPad 發佈活動今晚舉行 預料時間僅 35 分鐘
  • 首款 Apple 可摺疊屏幕產品 未來 2 年有望推出

  • Published by
    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