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 Sony VAIO P-「為人民服務」詳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沒錯,又是 VAIO P!筆者又來了,那天記者會,短短的半小時,總算將小 P(VAIO P)應測試的地方測試過了吧。有些人會覺得筆者寫得太嚴苛了,有些部分,例如:開機時間,不是那麼差吧,然後向筆者提出上訴。好,抱著「為人民服務」的要求,事隔數天在 Sony 的安排下,筆者再與小 P 作第一身接觸了,就大家「不服氣」的部分,提出「上訴」。好,VAIO P 上訴庭開庭!COURT~~

第一上訴:開機真的很~~很~~慢嗎?

平常的 netbook,開機再慢也不用 1 分鐘,我們這些「閱機無數」的人,自然知道是「可愛」的《Windows Vista》的錯!不過有些人仍然覺得:應該是 Intel Atom 處理器的錯吧。但筆者認為最正確的說法,是兩者配搭下便是錯。錯的後果?開機慢嚕!有多慢?在今次的「接觸」中,筆者便在接駁火牛的情況下(不能耍賴說不夠電了吧!),測試在完全關機、休眠後及睡眠後的 3 種情況下開機,究竟需時多久。再說一次,開機成功意思是待系統完全載入所有預載軟件為止,而測試機為新機,所以未有任何其他後加軟件影響結果。那麼真正的開機時間其實如何?看下圖吧!

 

完全關機情況下啟動:1 分 43 秒!仍是很慢呢!

 

在休眠後重新啟動系統:1 分 20 秒

 

從睡眠情況後重新啟動系統:55 秒!還需那麼久?不~~是~~吧 +_+

 

結案陳詞:真的很~~很~~慢

最後結果,有圖為證吧。就算筆者再次拿著採用 SSD 固態硬碟的 P15G 進行開機測試,開機速度還是很慢。沒辦法了,Sony,誰叫你選擇了 Z5 系 Atom 處理器,令作業系統被迫需選用《Windows Vista》?當然,選用此處理器加上 Intel GMA 500 晶片組,確能令用家可啟動硬解,於此機欣賞高清影片;但代價便是開機緩慢了。所以,筆者維持原判,使用預設設定,開機必慢!解決辦法仍是那一句,要不選擇升級到《Windows 7》,或降級到《Windows XP》吧(這一步也不能那麼快做,記著等驅動程式推出了才動手。但官方何時推出正式的《XP》驅動程式?天知道!)。

第二上訴:機底採用碳纖維物料會很熱

在主文中,筆者向大家介紹小 P 是使用了碳纖維物料製造,這樣既可保持機底「硬淨」,又可加強散熱效果。但這會否令機底熱得可「烤熟」用家大脾?那時候是未有定論的。

結案陳詞:放心使用吧,你的大脾不會被 BBQ 掉!

這一點,抱歉因為沒有溫度計,沒法為大家拍下 P15G 播放高清影片(處理器全速運算)好一段長時間後(約 30 分鐘吧)機底的溫度,但根據筆者閱機無數的個人經驗,在此情況下機底熱度仍可接受,只是微溫而已,溫度應為 35 度左右,不會燙手燙腳。但當然吧,相信沒有用家會長時間令處理器或系統以全速評作吧,所以,樣板機也能有此表現,真機現身時,表現應不會相差太遠吧。

聽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此機的表現,除了開機表現外,應該也頗為放心吧。當然,這兒不會只是上訴庭那麼簡單。既然有此難得機會與小 P 作第二次接觸,自然會就其他數項功能,作更深入的測試吧。以下便送上其他測試報告。

 

來個小 P 鍵盤全覽圖吧,可見布局與一般 VAIO 手提電腦分別不大,VAIO 用家應很容易上手吧。

 

只是在上方向鍵旁,出現了多一個 Fn 鍵,這在其他手提電腦中比較少見的,而右方的 Shift 鍵卻安排在上方向鍵左方,但按鍵縮至小小的,用起來不太習慣。

 

來個屏幕質素鑑賞吧!筆者以小 P 播放 720p MOV 格式的《The Panther 2》高清預告片,發現風景畫面十分漂亮,就算右方黑位亦十分實淨,中央河上的陽光照射位置,亦不會出現過份曝光的情況。加上色彩豔麗,上下黑邊又飛走了,感覺一流。

 

再來一張屏幕鑑賞圖,從主角臉上皺紋,可見細緻度不俗,層次感亦十分出色,用作流動影院,視覺享受應頗高!相信這便是 Sony 手提電腦屏幕的致命吸引力吧!

 

這便是跟機的 VGP-BPS15 電池,只有 2,100mAh 容量,官方表示使用時間約 3 小時。

 

至於大電是什麼模樣?圖中這枚便是 BPL15 大電,根據官方表示使用時間約 6 小時,與跟機電池相比,電池較厚,裝在小 P 上後方應會升高約一個手指位左右,如放在桌面使用,由於機身稍向前傾,打字應會更為舒適。
大容量電池與跟機電池一樣,同樣有黑、白兩色選擇。

 

記者會當天未有曝光的小 P 火牛終於現身,可見體積十分細小,電壓亦與一般 VAIO 手提電腦約有 19V 有所分別,只有 10.5V。

 

用大家熟悉的八達通一比,便能看出分別了。

 

想再體驗一下小 P 究竟有多細?筆者拿出 Asus Eee PC 900HA(備有 8.9 吋屏幕)與它一比,可見機身確較長,但也不是太多;但深度卻確少至少 4 分之 1,令機身易攜度大增。
再比比厚度,相信大家便能真正體會到小 P 可以有多薄吧!

 

其實經過今次的第二次接觸,雖然對小 P 很多地方也有更多的了解,但有些部分,例如:瀏覽網頁表現、使用時間實測,仍未有太深入的了解。這些唯有等待筆者能與它有第三次「接觸」,才能再將真實情況與眾讀者分享吧。

Published by
Edward